-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心室间隔缺损的发生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母体因素、胎儿自身发育异常以及其他未知因素等。 1.遗传因素:某些遗传疾病或基因突变可能增加心室间隔缺损的发生风险。 2.环境因素:孕妇在孕期暴露于有害物质,如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可能影响胎儿心脏发育。 3.母体因素:孕期母体感染病毒,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会增加胎儿患病几率。 4.胎儿自身发育异常: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脏组织分化和形成异常,可能导致心室间隔缺损。 5.其他未知因素:部分心室间隔缺损的发生原因尚不明确。 总之,心室间隔缺损的成因较为复杂。孕妇在孕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预防感染,定期进行产检,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的问题。
2024-12-19 17:07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心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具体是由什么原因目前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和怀孕期间环境,药物,病毒,辐射以及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2015-11-15 17:1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您好,这种疾病大多是由于先天因素导致的。临床上的有效治疗办法不多,可以吃中要进行调养,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一定的帮助。
2015-11-15 01:31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这里汇总了心室间隔缺损的详细病因,详细如下: 在胚胎的第5~7周,分别自心室尖部由下而上、心球嵴处自上而下形成肌性间隔,并由来自房室瓣处心内膜垫的膜部间隔与前二者相互融合,形成完整的心室间隔,将左右心室腔完全隔开,如果在此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即会造成相应部位的心室间隔缺损。一般系单个缺损,偶见多发者。 按照缺损所处的部位,一般将其分为下列四种类型(图2)。①室上嵴上缺损:缺损邻近肺动脉瓣环或主动脉瓣环。面积较大的主动脉瓣环下缺损,由于右冠瓣缺乏足够的支持,舒张期时该瓣可向缺损处脱垂,产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②室上嵴下缺损:高位膜部室间隔缺损,又称膜周部缺损,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如缺损较大,可因位于其上方的无冠瓣失去支持而脱垂,产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③隔瓣后缺损:又称房室管型缺损,为低位膜部缺损,其特点是缺损面积一般较大,其右后缘为三尖瓣隔瓣其部及瓣环,房室传导束即沿缺损左右、后、下缘通过,修补手术时应防止误诊。极少数病例缺损位于隔瓣的心房侧(解剖学上,三尖瓣隔瓣位置较二尖瓣隔瓣略低),形成左心室与右心房之间相沟通。④肌部间隔缺损:缺损位于右室流入道或近心尖部的肌性室间隔处,常是多发的。是较少见的一种类型。 图2 室间隔缺损分型及其所处位置 ⑴室上嵴上缺损;⑵室上嵴下缺损;⑶隔瓣后缺损;⑷肌部缺损 心室间隔缺损口径的大小,可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缺损的边缘组织可为纤维性、肌性或兼而有之。肌性间隔缺损的口径随心动周期的不同时相有所改变,心室收缩期时口径相应变小。
2015-11-14 2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