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流口水如何治疗
BR病史:有1年多以往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及效果:咽喉有问题,免疫能力差。用双黄连冲剂及乌体灵斯注射液。用药后好了一段时间,又流口水未能根治。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流涎,又称“滞颐”,俗称“流口水”,指儿童口涎不自觉地从口内流溢出来的病证。以3岁以下的幼儿最为多见。婴儿时期,因其口腔浅,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唾液,偶而发生流涎,这属生理现象,不属病态。现代医学把本病称为“流涎症”,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口咽粘膜炎症、面神经麻痹、延髓麻痹、脑炎后遗症或小儿呆小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寒、脾胃积热、心脾郁热及脾胃气虚等使涎液不能正常的制约,而流出口外所致。常见症状为小儿涎液增多,自动流出口外,由于长期流出口水,致使口腔周围潮红,甚至发生糜烂,尤其以两侧的口角为明显。按摩方法一1.常用手法(1)患儿仰卧,家长以掌心在腹部作顺时针方向团摩5分钟。(2)患儿仰卧,家长以两手大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20~50次。(3)清补脾经各100次,揉板门300次。(4)患儿俯卧,家长以中指指腹按揉脾俞、胃俞各1分钟。(5)按揉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2.随证加减(1)脾胃虚寒型:症见流涎不止,涎液清稀,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大便稀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而滑。常用手法去清脾经100次加①补脾经至300次。②掐揉四横纹100次,揉外劳宫100次。③推三关100次,揉小天心200次。(2)脾胃气虚型:症见流涎清稀,面色萎黄,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去清脾经100次加①补脾经至300次。②补肺经300次。③推三关300次。④推四横纹100次,运内八卦100次。(3)脾胃积热型:症见小儿流涎,涎热而粘,口角糜烂,口臭而渴,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常用手法去补脾经100次加①退六腑200次。清天河水100次。②清胃经200次。③揉涌泉100次。(4)心脾郁热型:症见小儿口涎外流,涎液粘稠而热,心烦不安,口赤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常用手法去补脾经100次加①清小肠300次,退六腑200次。②清心经200次。③揉小天心100次。生活调理(1)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清洁口腔。(2)积极治疗引起流涎的原发病如面神经麻痹、脑炎后遗症等。
2015-11-15 13:4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1要随时为他擦去口水,擦时不可用力,轻轻将口水拭干即可,以免损伤局部皮肤. 2常用温水洗净口水流到处,然后涂上油脂,以保护下巴和颈部的皮肤.最好给孩子围上围嘴,以防止口水弄脏衣服. 3给宝宝擦口水的手帕,要求质地柔软,以棉布质地为宜,要经常洗烫. 4如果宝宝口水流得特别严重,就要去医院检查,看看宝宝口腔内有无异常病症,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2015-11-15 11:07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小儿流涎症? 小儿流涎也就是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的一种病症。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左右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现象,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另外,宝贝患口腔溃疡或脾胃虚弱,也会流涎不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