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是怎么引起的
双上肢肌肉不停颤动,左手略无力半年有余,现在胸部、背部、腹部和腿部都有肌肉跳动,肌电图检查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想知道运动神经元病是怎么引起的?是否有办法治疗?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5%~10%的病者有家族史称为家族性运动神经元疾病近年来在这组有家族史的运动神经元疾病病者中发现了过氧化物岐化酶的基因异常并认为可能是该组疾病的发病原因随着应用脊髓前角细胞主动免疫动物产生实验性运动神经元病模型病人血清中和脑脊液中抗GM1抗体抗钙离子通道抗体检出率增高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一定疗效以来自身免疫机制的理论倍受人们关注
2015-11-15 17:0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范围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细胞及锥体束。临床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肌群萎缩、无力和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损害的体征。感觉系统不受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程度不同、部位不同的肌肉萎缩、无力、肌跳,伴有延髓麻痹可出现构音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呼吸气短等。关于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多种假说,主要有遗传机制、氧化应激、兴奋性毒性、神经营养障碍、自身免疫机制、病毒感染及环境因素等说。各种假说均有一定的证据支持,当前较为集中的认识是:在遗传背景基础上的氧化损害和兴奋性毒性作用共同损害了运动神经元,主要是影响了线粒体和细胞骨架的结构和功能。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痿病”范畴,“痿证”论治的理论雏形,最早可见于先秦时代的内经,其中《素问@论》是讨论痿证的专篇,论述了痿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有关治疗大法。
2015-11-15 23:28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由于运动神经元病病因未明,所以目前西医尚无特殊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手段及药物,治疗运动神经元病只是对症治疗,疗效不佳,无法阻止病情的发展。采用纯中药方剂的解毒作用,结合五行综合疗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疗效远远胜于中西医常规方法的治疗。中医治疗运动神经元病属中医痿证,痿证是肢体筋脉弛缓软弱废用的病证。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中医痿证,其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先天禀赋不足,精亏血少不能营养肌肉筋骨,逐渐出现肌肉无力、萎缩。同时,脾胃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营养五脏六腑、肌肉筋骨,且脾主肌肉,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肌肉无以营养则肌肉萎缩、肌肉无力等采用中医纯中药方剂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等肌肉神经疾病、痿证,会取得良好的治疗功效。因为适宜的中草药作为螯合剂,能够跟人体组织、器官内沉积的、过多的、有害的自由基、钙质、脂质、胶原蛋白、粘多糖、铅、汞、砷、铝、铜等物质螯合,排泄掉体内蓄积的种种致病因子,去除患者血浆中的抗体、免疫复合物等致病因素,消除了病症;同时,通过螯合剂的螯合作用,排泄掉了体内大量物质,致使机体内的这些有害的或无害的物质急剧减少,通过这些的物质锐减,刺激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等中枢系统,进行应激反应,产生了一系列内源性物质(简称人体内药)如神经递质、激素、免疫因子等,使机体“推陈出新”、“脱胎换骨”等效应,为整个人体解毒,恢复了机体的代谢平衡,从而祛除了机体内的种种隐患和病灶,最终达到了防病治病之目的。运动神经元病与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类似,病因未明,同样都可采用纯中药五行综合疗法特色方剂进行治疗,都可达到异曲同工的治疗效果。事实上,既往的临床实践治疗也证明了这一点。
2015-11-16 06:28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可能是神经性原因引起的,您还是可以试试针灸治疗的,祝您身体健康!
2015-11-16 08:49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你好,这样的问题,一般考虑是和感染有关系的,建议去医院遵医嘱治疗的,
2015-11-16 13:36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运动神经元病?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病变范围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后组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细胞及锥体。临床特点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肌萎缩、肌无力和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损害的体征并存临床上分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进行性延髓麻痹及原发性侧索硬化。感觉系统和括约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最常见的MND类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sclerosis,ALS)呈全球性分布,年发病率约2/10万,人群患病率(4~6)/10万同90%以上为散发病例。成人MND通常在30~60岁起病,男性多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