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徐颖琦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心脏外科
-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需综合症状、检查等多方面,包括胸痛表现、心电图改变、心肌酶指标、心脏彩超结果及冠状动脉造影情况。若身体出现异常症状,请立刻就诊,根据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2018-11-20 18:15
1.症状:突发剧烈而持久的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病理性Q波等特征性改变。
3.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等升高。
4.心脏彩超:可显示心室壁运动异常。
5.冠状动脉造影:能直接明确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部位及程度。
综合上述多种检查和症状表现,有助于准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以便及时治疗。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可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改变.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系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其基础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少数为其他病变如急性冠状动脉栓塞等.①哌替啶肌注或吗啡皮下注射,最好和阿托品合用. ②轻者可用可待因或罂粟碱 ③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用或静滴,注意心率加快和低血压. ④中药制剂 ⑤心肌再灌注疗法亦可解除疼痛
2015-11-16 17:15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1.先兆半数以上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和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前频繁,硝酸甘油疗效差,应警惕心梗的可能. 2.症状 (1)疼痛最先出现,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休息或硝酸甘油无效,可伴濒死感,少数人一开始就休克或急性心衰. (2)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发热多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后出现,体温多在38℃左右. (3)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重症者有呃逆. (4)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房室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多. (5)低血压和休克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多为心源性的. (6)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为梗塞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收缩不协调所致. 3.体征 (1)心脏体征心界扩大,心率快,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奔马律,多在2~3天有心包摩擦音.心尖区可出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或收缩中晚期喀喇音,为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所致,可有各种心律失常. (2)血压降低. 1.监护和一般治疗 (1)休息卧床休息1周,保持环境安静. (2)吸氧鼻管面罩吸氧. (3)监测,对ECG,BP,R监测至少5-7天,必要时监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 (4)护理 2.解除疼痛常用药物: ①哌替啶肌注或吗啡皮下注射,最好和阿托品合用. ②轻者可用可待因或罂粟碱 ③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用或静滴,注意心率加快和低血压. ④中药制剂 ⑤心肌再灌注疗法亦可解除疼痛 3.再灌注心肌起病3~6小时内,使闭塞冠脉再通. (1)溶解血栓疗法常用尿激酶,链激酶,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怎样判断血栓溶解). (2)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4.消除心律失常(重要考点,考生须牢记). ①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用利多卡因,情况稳定后,改用美西律. ②心室颤动时,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药物治疗室性心动过速不满意时,及早用同步直流电复律. ③缓慢的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静注. ④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宜用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 ⑤室上性心律失常药物不能用洋地黄,维拉帕米控制时,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或用抗快速心律失常的起搏治疗. 5.控制休克 (1)补充血容量:右室梗塞,中心静脉压升高不一定是补充血容量的禁忌.(2)应用升压药(3)应用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等(4)其他对症治疗,纠正酸中毒保护肾功能,应用糖皮质激素. 6.治疗心力衰竭梗死发生后24小时内宜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制剂,右室梗塞慎用利尿剂. 7.其他治疗 (1)促进心肌代谢药物,Vitc,辅酶A,细胞色素C,VitB6等. (2)极化液疗法,氯化钾,insulin,葡萄糖配成,促进心肌摄取和代谢葡萄糖. (3)右旋糖酐40或淀粉代血浆 (4)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前壁心梗伴交感神经亢进,可防止梗阻范围扩大. (5)抗凝疗法,华法令等,同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8.恢复期处理恢复后,进行康复治疗,逐步作适当的体育锻炼. 9.并发症的处理 ①栓塞:溶解血栓,抗凝 ②心室壁瘤:手术切除或同时作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③心脏破裂和乳头肌功能失调:手术治疗. ④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10.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处理 ①低血压无左心衰时宜扩张血容量,无效时用正性肌力药. ②不宜用利尿剂 ③房室传导阻滞:临时起搏 11.无Q波心肌梗死的处理措施与有Q波心梗基本相同,地尔硫艹卓,阿斯匹林联用可降低再梗塞率. 心肌梗塞发生比较突然,症状危重是中年人猝死的原因之一.但如能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一般心肌梗塞前都有先兆症状,应密切观察.初发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逐渐频繁,或休息时也发作,发作的持续时间延长或突然加重,休息与药物治疗不如原先有效.剧烈胸痛的同时伴有出冷汗,烦躁不安,恐惧,面色苍白等往往是心肌梗塞的先兆.没有明显原因的气喘,突然不能平卧,脉搏过快,过慢或不齐,血压下降,出汗,四肢发冷,“胃痛”呕吐或意识不清,也应警惕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得了急性心肌梗塞,首先不要惊慌,保持镇静,病人立即卧床休息,尽可能减少活动,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快吸入氧气,并舌下含硝酸甘油或使用亚硝酸异戊脂吸入,立即设法通知附近医院来医生或派救护车来救.没有救护车应用平板车或担架送病人,切忌让病人自己上救护车或步行及坐公共汽车去医院,防止使心肌梗塞面积扩大或发生心脏骤停.为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 冠心病人应注意避免激动,过度兴奋,保证充足睡眠;不要过量服用降压药物;防止大出血及严重感染;不要吃得过饱,尤其不能大量吃脂肪食物,应戒烟,少饮酒;不能长时间剧烈的运动或劳动,注意劳逸结合;长期服用心得安等药物时,不能立即停服等,都有利于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 保健 宜:少食多餐,以清淡,容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蔬菜,瓜果,瘦肉,鱼类,豆制品等 忌:吃肥肉,动物脂肪,动物内脏,蛋黄,海鲜等,少吃甜食.男性患者尤其应戒烟,忌饮烈性酒,忌暴饮暴食. 此外,应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
2015-11-16 21:09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AMI的诊断标准:必须至少具备下列3条标准中的2条:(1)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3)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急性心肌梗死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外,还有再灌注溶栓治疗和介入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
2015-11-16 21:31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可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改变. 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对老年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衰而原因未明或突然发生较重而持久的胸闷或胸痛者应考虑本病.
2015-11-16 22:46
-
-
回答6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做冠脉造影机爱你才就能明确的,需要冠脉造影检查来明确,这是诊断冠心的金标准,大部分的心肌缺血是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通过冠脉造影可以直接显示整个冠脉,清楚的看到冠脉病变的血管支数,狭窄程度和长度以及病变的特征,可以直观看到冠脉的全部情况,为进一步制定最佳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方法(手术搭桥,介入,药物)提供最科学的依据并可评估其风险,一般堵塞70%要考虑支架置入.完全堵塞的情况就需要冠脉搭桥手术治疗了..同时祝你早日康复,希望能帮到你.Yodak
2015-11-17 00:13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一种急症。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部分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发生的局部坏死。95%以上的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如果冠状动脉闭塞较慢,侧支循环形成较好,则可不发生心肌梗死。非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如冠状动咏栓塞、冠状动脉炎、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开口、冠状动脉先天畸形、心肌桥等,均会导致心肌梗死。本病在欧美常见,美国35~84岁人群中年发病率男性为71‰,女性为22%。;每年约有8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45万人再梗死。在我国本病远不如欧美多见,70和80年代北京、河北、哈尔滨、黑龙江、上海、广卅等省市年发病率仅0.2‰~0.6‰,其中以华北地区最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