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如何治疗?
您好!,我孩子是一位先天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患者,前几年还比较轻一点,现在病情越来越重,双脚站不稳,手抖不能拿东西,走路也困难,不知道先性的这种病怎么可以治疗呢?谢谢.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先天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平衡和协调能力。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药物如丁螺环酮、加巴喷丁、巴氯芬等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康复训练对于改善功能至关重要。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特定情况。 1. 疾病介绍:这是一种由于遗传或先天发育异常导致小脑功能障碍的疾病,小脑负责协调肌肉运动和维持平衡。 2. 药物治疗:丁螺环酮能改善焦虑和部分症状;加巴喷丁对神经痛和相关症状有一定效果;巴氯芬可缓解肌肉痉挛。但药物效果因人而异,需遵医嘱使用。 3. 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步态训练、力量训练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4. 手术治疗:在病情严重且符合手术指征时,可考虑手术,如神经松解术等,但手术风险和效果需谨慎评估。 5. 心理支持:患者常因疾病产生心理压力,心理辅导和家人的支持对其康复有积极作用。 6. 生活管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避免劳累和感染。 先天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共同努力,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4-12-22 23:27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治疗本病主要是针对共济失调进行医疗体育训练,重点训练走步.在肌力没有减退的情况下,肢体运动的协调动作失调,不平稳与不协调,称为共济失调.机体任何一个简单的运动必须有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固定肌4组肌肉的参与才能完成,并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协调与平衡.脊髓后索的薄束与楔束贯穿脊髓之全长,薄束传导躯干下段与两下肢的深感觉,楔束传导躯干上段与两上肢的深感觉
2015-11-17 05:1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以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眼、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及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为特点的神经皮肤综合征.女孩发病较男孩多.本病最明显的改变是球结膜血管扩张,以后出现眼睑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其次是面部、耳及颈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有时皮肤还可见到咖啡牛奶斑、色素脱失斑等改变.神经系统症状最早表现为小脑共济失调,开始表现在走路时,生后18~24个月开始出现症状,也有晚到5岁后才开始起病,病儿出现运动不协调、走路步态不稳、用手指鼻不准确等,到12~15岁发展到完全不能走路.随着病程进展,智力逐渐减退.
2015-11-16 14:36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小脑性共济失调可通过IAs患者的日常生活动作来观察,如穿衣,系扣,端水,书写,进食,言语,步态等.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成年发病者,步行时不能直线.忽左忽右呈曲线前进,表现为剪刀步伐,呈“Z”形前进偏斜,并努力用双上肢协助维持身体的平稳.肌张力的改变随病变可由降低而转变为痉挛状态,共济失调步态也可随之转变为痉挛性共济失调步态.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时,摇晃不稳更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的主诉.患者常常说到:“走小路或不平坦的路时,行走不稳更明显,更易摔倒”.随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表现起坐不稳或不能,直至卧床.
2015-11-16 12:50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