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凝血过程被异常激活,导致微血管内广泛微血栓形成,同时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出血、微循环障碍、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致病因素包括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手术及创伤、严重中毒或免疫反应等。 1. 病因:感染是 DIC 最常见的原因,如败血症。恶性肿瘤,尤其是晚期肿瘤,可释放促凝物质。病理产科如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也易引发。 2. 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组织因子释放、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损伤、纤溶系统激活等。 3. 临床表现:出血是最常见的症状,可遍及全身。微循环障碍表现为低血压、休克等。器官功能障碍,如肾衰竭、呼吸衰竭等。 4. 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等。 5. 治疗方法:包括治疗基础疾病、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抗凝治疗(如肝素)、抗纤溶治疗(如氨甲环酸)等。 总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严重的病理过程,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2024-12-24 12:5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通常是由体内的凝血机制发生紊乱导致血栓形成造成脏器的栓塞由于凝血因子的消耗还会引起继发的纤溶系统激活引起出血通常在重症感染应激脏器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出现是个急症必须及时的抢救可以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防止休克之后还要进行止血的相关治疗措施
2015-11-18 20:48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通常是由体内的凝血机制发生紊乱,导致血栓形成,造成脏器的栓塞。由于凝血因子的消耗,还会引起继发的纤溶系统激活,引起出血。通常在重症感染,应激,脏器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出现。是个急症,必须及时的抢救,可以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防止休克,之后还要进行止血的相关治疗措施
2015-11-18 16:13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