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男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不佳,如何调整用药?
男性,70岁,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10年、2型糖尿病6年,尿蛋白阴性,否认痛风史。既往服用多联降压药,血压控制欠佳。目前服用药物贝那普利10mg,每日一次;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每日两次;替米沙坦40mg,每日一次;可乐定75μg,每日三次。血压仍在160~170/70~80mmHg波动,且伴有双踝部水肿。问题1: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二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问题2:尿蛋白阴性的临床意义是什么?老年人高血压有何特点?问题3:该患者的用药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应如何选药?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对于这位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和 2 型糖尿病的 70 岁男性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药物选择、剂量调整、联合用药、患者个体差异、基础疾病影响等。 1. 药物选择:目前使用的降压药中,贝那普利和替米沙坦不宜联合使用,可考虑停用一种,换用其他类型降压药,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利尿剂。 2. 剂量调整:硝苯地平缓释片的剂量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但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3. 联合用药: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有助于控制血压和心率。 4. 患者个体差异:老年人代谢功能下降,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可能发生变化,需密切监测血压,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用药。 5. 基础疾病影响:糖尿病可能影响血管功能,影响血压控制,要积极控制血糖。 总之,对于该患者的血压控制不佳情况,需要综合评估,调整用药方案,并定期监测血压,以达到理想的血压控制目标。
2024-12-27 09:54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您好就是单纯的血压高.不是由于其他的疾病导致的
2015-11-21 01:39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根据你的年龄,建议你从生活起居,饮食,运动等各方面调节.适当减少口服降压药剂量,通过调节如果能停药保持血压平稳最好.自身调节包括生活规律,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保证睡眠,情绪稳定,适当运动,减肥等.
2015-11-20 19:16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是指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综合证。中医认为,肝阳上亢、心火上炎、冲任不调可导致本病。高血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原发性高血压,通常指不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某些说法是说由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而引起全身小动脉阻力增高的一种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多数属这一类。二是继发性高血压,它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如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病症引起的高血压。还有其他类高血压如:妊娠高血压等。
2015-11-20 10:10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避免进食高热能、高脂肪、高胆固醇的三高食物;适量限制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天每千克体重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在1克以内。可常吃豆腐及豆制品、瘦肉、鱼、鸡等,高血压患者不伴发高脂血症的,则每日可食1个鸡蛋。3.餐饮中的食用油宜选择植物油,如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等。这些植物油对预防高血压及脑血管的硬化及破裂有一定好处。忌食荤油及油脂类食品。4.高血压患者应多吃维生素含量丰富及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平时饮茶宜清淡,忌饮浓茶、浓咖啡,少吃辛辣的调味品。5.严格控制饮酒。高血压患者平时要严格控制饮酒,其饮酒量每日必须限制在50毫升以内,切忌一次饮完,并绝对禁止酗酒
2015-11-20 08:28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 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不同地区、种族及年龄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不同。工业化国家较发展中国家高,同一国家不同种族之间也有差异,例如美国黑人的高血压约为白人的两倍。血压水平随年龄而增高,尤其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人较为常见。5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的三次普查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1959年为5.11%,1979年为 7.73qb.1991年为11.88%,呈明显上升趋势,推算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一亿人,但与西方国家相比(平均15%~20%),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仍较低。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还显示,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患病率较高。男女两性高血压患病率差别不大,青年期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年后女性稍高于男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