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对于烦躁不安的肝性脑病病人,应谨慎选择镇静药物,一般不选用安定和水合氯醛。可考虑使用异丙嗪、氯苯那敏等药物。 1. 异丙嗪:具有镇静、抗组胺作用,对肝性脑病引起的烦躁不安有一定缓解作用,且对肝脏影响相对较小。 2. 氯苯那敏:能减轻过敏反应,同时有一定镇静效果,在肝性脑病的治疗中可酌情使用。 3. 调整环境:保持病房安静、舒适,减少外界刺激,有助于缓解病人的烦躁情绪。 4. 心理疏导:与病人耐心沟通,了解其需求和担忧,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5.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肝病,如抗病毒、保肝等,从根本上改善病情。 总之,对于肝性脑病烦躁不安的病人,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在选择药物时要权衡利弊,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建议患者前往正规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4-12-26 16:50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你好,肝性脑病的治疗是消除诱因。慎用镇静剂,有躁狂症状可试用异丙嗪、氯苯那敏等抗组胺药物。减少肠内有毒物质的产生和吸收。
2015-11-21 04:17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在患者烦躁不安时,可以采用1/3一1/2常规剂量的地西伴、东蓑若碱。东蓑若碱是胆碱受体阻滞剂,能拮抗中枢神经的乙酞胆碱作用而对大脑皮质而对大脑皮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可改变红细胞的膜脂状态,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改善血流的流变性
2015-11-21 00:14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在患者烦躁不安时,可以采用1/3一1/2常规剂量的地西伴、东蓑若碱。东蓑若碱是胆碱受体阻滞剂,能拮抗中枢神经的乙酞胆碱作用而对大脑皮质而对大脑皮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可改变红细胞的膜脂状态,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改善血流的流变性肝性脑病患者烦躁不安时,使用麻醉、镇静催眠类药物,可诱发及进一步加重HE,而应用东蓑若碱后可很快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使其安静,静脉注射即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而诱发及进一步加重HE的发生率极低。
2015-11-20 18:47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你好,肝性脑病的治疗是消除诱因。慎用镇静剂,有躁狂症状可试用异丙嗪、氯苯那敏等抗组胺药物。减少肠内有毒物质的产生和吸收。我建议,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对症治疗保护脑细胞功能;人工肝、肝移植治疗方法。
2015-11-20 16:13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hepnic encephalopathy)是严重肝脏病由于急性或慢性肝细胞功能衰竭所致的大脑功能障碍。是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以意识改变和昏迷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过去曾称为肝性昏迷,因昏迷只是肝性脑病全过程的一个表现,且某些门一体分流的患者,仅有意识行为改变而并不发生昏迷,故肝性昏迷一词已很少采用。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门体分流性脑病(portosystemic encepHabpathy,PSE)强调门静脉高压,门静脉与腔静脉间有侧支循环存在,从而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脏流入体循环,是脑病发生的主要机制。亚临床或隐性肝性脑病(subclinical or latent HE)指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仅能用精细的智力试验和(或)电生理检测才可做出诊断的肝性脑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