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患强迫症至今仍有症状,是否正常?
医生:好很小的时候我就患有一种症状,现在我知道那是强迫症,上学时总怕书本会弄丢,每晚很仔细的检查了各本书都在书包里后扔无法入睡,总怀疑是不是哪本书不在了,因此每过五分钟就会起床查看书包一次,如此反复十几次后才能睡着。现在我发现自己平时对万事都很不在意,但一但有在意的事时,就会特别害怕办不好。我有一些很不开心的记忆,每次想起都会特别难过,以至于对人生失去信念,但就是不可控制的总是去想这些不开心的回忆,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想。请问现在这样是正常吗?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从小就有强迫症表现,至今仍存在相关症状是不太正常的,可能与心理、性格、经历、大脑神经递质等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心理压力、性格特质、不良经历、神经递质失衡、遗传因素等。 1.心理压力: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可能加重强迫症状。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会使大脑的应激反应增强,导致强迫行为更频繁。 2.性格特质:追求完美、过分谨慎、刻板固执的性格特点,容易使人对事物过度关注和担忧,引发并持续强迫症。 3.不良经历:童年时期的创伤性事件、负面的生活经历,可能在潜意识中留下痕迹,影响心理状态,导致强迫症难以缓解。 4.神经递质失衡:大脑中的 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分泌异常,会影响神经信号传递,影响情绪和行为控制,与强迫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5.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强迫症患者,个体患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强迫症是一种需要重视和干预的心理障碍。如果对生活产生了明显影响,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024-12-26 22:01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您好:根据你的描述,你症状可能和你的强迫症有一定的关系。 在神经症病人中有这样一种人,在他们的头脑里,不由自主地、反复不断地出现某些念头、幻象、情绪、冲动、意图。这些症状扰乱了他们正常的思想过程和情绪活动,或者使他们不情愿地做某些动作。也就是说,这些病状是强行侵入病人的精神活动中,强迫病人接受的,为此被称为“强迫症”。病人虽然明知它们是一种不正常的病态表现,并极力抵制,但终归难以驱除或摆脱。患有强迫症的病人,有的脑海中反复不断地出现某一件往事、某一句话、某一段歌曲(强迫回忆);有的对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或日常琐事无休无止地思索(强迫性穷思竭虑);有的对业已完成的事情总也放心不下,疑虑不安(强迫怀疑);有的在想到、看到、听到一个词时,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另外一个词或观念,甚至产生与原来相对立的词或观念(强迫联想及强迫性对立观念);有的表现出对某些事物不合情理的担心、厌恶等情绪反应,明知不必要如此,却无法克服(强迫情绪);有的反复体验内心里违背自己意愿的冲动,如走到高处则产生往下跳的冲动(强迫意向)。为了减轻强迫观念和情绪引起的焦虑,病人会做出某些强迫行为,比如反复不断地洗手,不可克制地检查、计数。有的病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对称,要遵循固定不变的仪式顺序,比如,出门时一定要左脚先迈出家门,回家后脱下的鞋一定要头朝东(强迫性仪式动作)。这些仪式程序对他们来说往往象征着凶吉祸福以及能逢凶化吉等意义。病人明知这样做很可笑,却不做又不行,否则焦虑不安。可是,做了之后虽然紧张焦虑消除了,却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大部分强迫症病人在发病之前有性格上的缺陷。他们过分拘谨,做事犹豫不决,缺乏果断力及创新精神,往往过分注意细节,力求十全十美。在处理事物时,往往有不安全感、不确实感、不完善感。当处境困难或遇到挫折时,就有可能诱发出强迫症状。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强迫症状与脑中的基底神经节及前额叶的病变有关,也有通过颅脑手术而成功治疗顽固性强迫症状的病例。必须指出,脑部器质性病变、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都可有强迫症的表现,因此,千万不要简单地认为患有强迫症状的都是强迫性神经症。强迫症可以用心理治疗,也可以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有发掘病因的领悟疗法及针对强迫行为的行为矫正疗法。药物治疗,目前主要使用具有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回收阻断作用的药物,以及某些抗焦虑剂,但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
2015-11-21 06:39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