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综合征烂脚严重如何治疗止痛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现患糖尿病综合症-烂脚很严重,脚趾已经全部坏死,已经蔓延至脚背和脚心。咨询目的在于请教下一步应该如何治疗?是否有好的方法?本次发病及持续时间:发病时间一年目前一般情况:脚趾已经全部坏死,并蔓延至脚背和脚心,疼痛厉害。病史:患糖尿病20年以往诊断治疗经过及效果:早期曾用中药外洗内服,效果不错。后来服用一种龟蛇酒,马上控制不住溃烂。导致现在的局面。其它:请问专家以后治疗的方法。希望能止住疼痛。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糖尿病综合征导致的严重烂脚,治疗需综合考虑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微循环、清创处理及缓解疼痛等。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遵循医嘱。 1. 控制血糖: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基础。可使用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药物,将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 2. 抗感染治疗:根据感染情况选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等。 3. 改善微循环:应用前列地尔、胰激肽原酶等药物,增加足部血液供应。 4. 清创处理:及时清除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 5. 缓解疼痛:可使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药物,减轻疼痛症状。 6. 营养支持: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增强机体抵抗力。 糖尿病综合征引起的烂脚治疗较为复杂,患者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注意足部护理,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2025-01-06 07:33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糖尿病足(dinbeticfoot,DF)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总称,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需要截肢,截肢率高达40%.因此提高对本病认识和综合治疗极为重要,现将糖尿病足相关知识汇总如下.一、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合并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人截肢残废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是引起糖尿病脚合并症的基本原因,糖尿病人的脚特别容易发生血管和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和神经病变互相影响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脚病,包括足趾疾病,胼胝形成,皮肤损害和脚溃疡,肌肉骨骼病变导致足变形.糖尿病人由于神经病变往往导致脚的散失或减低而易受外伤,轻微的外伤都能迅速导致溃疡、感染和坏疽,以致最终不得不截肢.糖尿病脚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这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全球性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②糖尿病人均寿命延长以致糖尿病病程也延长,③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糖尿病脚的患病率各国报告不一,约占住院糖尿病人的6%~12%,美国每年糖尿病截肢者超过40000人,实际上50%的非外伤性截肢者为糖尿病人,糖尿病人下肢截肢的危险性为非糖尿病人的15倍.病人和医生往往只注重糖尿病脚溃疡,因为它可能导致截肢的可怕结局,而对神经性小损害不注意,但它们更常见而且能引起脚功能损害,而这些损害通过对病人进行教育和早期治疗是可以预防的.2、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1、神经病变致感觉障碍是引起糖尿病足基础肢体血管的植物神经病变使血管运动减弱,局部组织抵抗力降低,微小创伤即可引起感染,而又因局部感觉障碍,微小的病变不能及时治疗,导致伤口迅速扩展.同时由于肢体感觉障碍,还易导致烫伤.神经病变可引起足部小肌肉萎缩,由于长肌无对抗性牵拉,形成爪状足趾〔特别是第3、4及5趾〕.这种畸形使跖骨头成为足底负重的支撑点,由于摩擦,有胼胝形成,极易发生感染及穿透性溃疡,重者扩散至附近的骨骼引起骨炎.由于深感觉消失和关节运动反射障碍,使病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有些关节负荷过度,失去了对多次重复创伤的保护性作用,使关节及关节面变得很不规则,易出现骨折、关节脱位和半脱位,特别是跖趾关节.2、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导致足部缺血,促使糖尿病足得发生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后引起足部缺血,特别是足趾,加上小血管及微血管病变,使足趾血压下降到全身血压得一半或更低.患者常于夜间熟睡时因足趾疼痛而起床,且需行走几步才能缓解.在某些需要迅速增加血循环的情况下(如外伤、感染、过冷及过热等)血流不能相应增加,可引起坏疽,尤以足趾为甚.3、感染是引起糖尿病足的导火索神经病变及缺血容易引起局部创伤,继发严重感染.在轻微的创伤如足底的压疮,趾甲修剪得过短,足癣治疗不当均可引起继发感染.在足底压力负荷部位皮肤及皮下纤维脂肪组织均可增厚,一旦足跟部有了感染,易迅速向4周扩散,韧带创伤可使感染扩散,引起跖骨骨髓炎.根据缺血的程度而发生湿性、干性和混合性坏疽.3、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1)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2)长期血糖控制差;(3)穿不合适的鞋、足的卫生保健差;(4)足溃疡的既往史;(5)神经病变的症状(足的麻木、感觉触觉或痛觉减退或消失)和(或)缺血性血管病变(运动引起的腓肠肌疼痛或发凉);(6)神经病的体征(足发热、皮肤不出汗、肌肉萎缩、鹰爪样趾、压力点的皮肤增厚、脉搏很好,血液充盈良好)和(或)周围血管病变的体征(足发凉、皮肤发亮变薄、脉搏消失和皮下组织萎缩);(7)糖尿病的其他慢性并发症(严重肾功能衰竭或肾移植、明显的视网膜病变);(8)神经和(或)血管病变并不严重而存在严重的足畸形;(9)其他的危险因素(视力下降、影响了足功能的骨科问题如膝、髋或脊柱关节炎、鞋袜不合适;(10)个人的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差、老年或独自生活、拒绝治疗和护理;吸烟、酗酒等);(11)糖尿病诊断延误.糖尿病足的随访频度应根据病情的类型和程度而定.例如,足底有溃疡的患者复诊应勤一些,可以1~3周复查一次;足部感觉缺失的患者可以每3个月复诊一次.4、糖尿病足病变的分级和表现常用的分级方法为wagner分级法,见下表分级临床表现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的足,目前无溃疡.1级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CELLULITIS),无脓肿或骨的感染.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4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5级全部坏疽.0级:指的是有发生溃疡高度危险因素的足,对于这些目前无足溃疡的患者,应定期随访、加强足保护的教育、必要时请足病医生给予具体指导,经防止足溃疡的发生.1级:足皮肤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突出表现为神?/div>2015-07-0808:49:56向我提问
2015-11-23 06:03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糖尿病足(dinbeticfoot,DF)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总称,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需要截肢,截肢率高达40%.因此提高对本病认识和综合治疗极为重要,现将糖尿病足相关知识汇总如下.一、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合并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人截肢残废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是引起糖尿病脚合并症的基本原因,糖尿病人的脚特别容易发生血管和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和神经病变互相影响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脚病,包括足趾疾病,胼胝形成,皮肤损害和脚溃疡,肌肉骨骼病变导致足变形.糖尿病人由于神经病变往往导致脚的散失或减低而易受外伤,轻微的外伤都能迅速导致溃疡、感染和坏疽,以致最终不得不截肢.糖尿病脚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这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全球性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②糖尿病人均寿命延长以致糖尿病病程也延长,③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糖尿病脚的患病率各国报告不一,约占住院糖尿病人的6%~12%,美国每年糖尿病截肢者超过40000人,实际上50%的非外伤性截肢者为糖尿病人,糖尿病人下肢截肢的危险性为非糖尿病人的15倍.病人和医生往往只注重糖尿病脚溃疡,因为它可能导致截肢的可怕结局,而对神经性小损害不注意,但它们更常见而且能引起脚功能损害,而这些损害通过对病人进行教育和早期治疗是可以预防的.2、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1、神经病变致感觉障碍是引起糖尿病足基础肢体血管的植物神经病变使血管运动减弱,局部组织抵抗力降低,微小创伤即可引起感染,而又因局部感觉障碍,微小的病变不能及时治疗,导致伤口迅速扩展.同时由于肢体感觉障碍,还易导致烫伤.神经病变可引起足部小肌肉萎缩,由于长肌无对抗性牵拉,形成爪状足趾〔特别是第3、4及5趾〕.这种畸形使跖骨头成为足底负重的支撑点,由于摩擦,有胼胝形成,极易发生感染及穿透性溃疡,重者扩散至附近的骨骼引起骨炎.由于深感觉消失和关节运动反射障碍,使病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有些关节负荷过度,失去了对多次重复创伤的保护性作用,使关节及关节面变得很不规则,易出现骨折、关节脱位和半脱位,特别是跖趾关节.2、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导致足部缺血,促使糖尿病足得发生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后引起足部缺血,特别是足趾,加上小血管及微血管病变,使足趾血压下降到全身血压得一半或更低.患者常于夜间熟睡时因足趾疼痛而起床,且需行走几步才能缓解.在某些需要迅速增加血循环的情况下(如外伤、感染、过冷及过热等)血流不能相应增加,可引起坏疽,尤以足趾为甚.3、感染是引起糖尿病足的导火索神经病变及缺血容易引起局部创伤,继发严重感染.在轻微的创伤如足底的压疮,趾甲修剪得过短,足癣治疗不当均可引起继发感染.在足底压力负荷部位皮肤及皮下纤维脂肪组织均可增厚,一旦足跟部有了感染,易迅速向4周扩散,韧带创伤可使感染扩散,引起跖骨骨髓炎.根据缺血的程度而发生湿性、干性和混合性坏疽.3、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1)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2)长期血糖控制差;(3)穿不合适的鞋、足的卫生保健差;(4)足溃疡的既往史;(5)神经病变的症状(足的麻木、感觉触觉或痛觉减退或消失)和(或)缺血性血管病变(运动引起的腓肠肌疼痛或发凉);(6)神经病的体征(足发热、皮肤不出汗、肌肉萎缩、鹰爪样趾、压力点的皮肤增厚、脉搏很好,血液充盈良好)和(或)周围血管病变的体征(足发凉、皮肤发亮变薄、脉搏消失和皮下组织萎缩);(7)糖尿病的其他慢性并发症(严重肾功能衰竭或肾移植、明显的视网膜病变);(8)神经和(或)血管病变并不严重而存在严重的足畸形;(9)其他的危险因素(视力下降、影响了足功能的骨科问题如膝、髋或脊柱关节炎、鞋袜不合适;(10)个人的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差、老年或独自生活、拒绝治疗和护理;吸烟、酗酒等);(11)糖尿病诊断延误.糖尿病足的随访频度应根据病情的类型和程度而定.例如,足底有溃疡的患者复诊应勤一些,可以1~3周复查一次;足部感觉缺失的患者可以每3个月复诊一次.4、糖尿病足病变的分级和表现常用的分级方法为wagner分级法,见下表分级临床表现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的足,目前无溃疡.1级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CELLULITIS),无脓肿或骨的感染.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4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5级全部坏疽.0级:指的是有发生溃疡高度危险因素的足,对于这些目前无足溃疡的患者,应定期随访、加强足保护的教育、必要时请足病医生给予具体指导,经防止足溃疡的发生.1级:足皮肤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突出表现为神?/div>2014-12-0516:09:25向我提问
2015-11-22 19:43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糖尿病足(dinbeticfoot,DF)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总称,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需要截肢,截肢率高达40%.因此提高对本病认识和综合治疗极为重要,现将糖尿病足相关知识汇总如下.一、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合并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人截肢残废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是引起糖尿病脚合并症的基本原因,糖尿病人的脚特别容易发生血管和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和神经病变互相影响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脚病,包括足趾疾病,胼胝形成,皮肤损害和脚溃疡,肌肉骨骼病变导致足变形.糖尿病人由于神经病变往往导致脚的散失或减低而易受外伤,轻微的外伤都能迅速导致溃疡、感染和坏疽,以致最终不得不截肢.糖尿病脚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这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全球性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②糖尿病人均寿命延长以致糖尿病病程也延长,③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糖尿病脚的患病率各国报告不一,约占住院糖尿病人的6%~12%,美国每年糖尿病截肢者超过40000人,实际上50%的非外伤性截肢者为糖尿病人,糖尿病人下肢截肢的危险性为非糖尿病人的15倍.病人和医生往往只注重糖尿病脚溃疡,因为它可能导致截肢的可怕结局,而对神经性小损害不注意,但它们更常见而且能引起脚功能损害,而这些损害通过对病人进行教育和早期治疗是可以预防的.2、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1、神经病变致感觉障碍是引起糖尿病足基础肢体血管的植物神经病变使血管运动减弱,局部组织抵抗力降低,微小创伤即可引起感染,而又因局部感觉障碍,微小的病变不能及时治疗,导致伤口迅速扩展.同时由于肢体感觉障碍,还易导致烫伤.神经病变可引起足部小肌肉萎缩,由于长肌无对抗性牵拉,形成爪状足趾〔特别是第3、4及5趾〕.这种畸形使跖骨头成为足底负重的支撑点,由于摩擦,有胼胝形成,极易发生感染及穿透性溃疡,重者扩散至附近的骨骼引起骨炎.由于深感觉消失和关节运动反射障碍,使病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有些关节负荷过度,失去了对多次重复创伤的保护性作用,使关节及关节面变得很不规则,易出现骨折、关节脱位和半脱位,特别是跖趾关节.2、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导致足部缺血,促使糖尿病足得发生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后引起足部缺血,特别是足趾,加上小血管及微血管病变,使足趾血压下降到全身血压得一半或更低.患者常于夜间熟睡时因足趾疼痛而起床,且需行走几步才能缓解.在某些需要迅速增加血循环的情况下(如外伤、感染、过冷及过热等)血流不能相应增加,可引起坏疽,尤以足趾为甚.3、感染是引起糖尿病足的导火索神经病变及缺血容易引起局部创伤,继发严重感染.在轻微的创伤如足底的压疮,趾甲修剪得过短,足癣治疗不当均可引起继发感染.在足底压力负荷部位皮肤及皮下纤维脂肪组织均可增厚,一旦足跟部有了感染,易迅速向4周扩散,韧带创伤可使感染扩散,引起跖骨骨髓炎.根据缺血的程度而发生湿性、干性和混合性坏疽.3、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1)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2)长期血糖控制差;(3)穿不合适的鞋、足的卫生保健差;(4)足溃疡的既往史;(5)神经病变的症状(足的麻木、感觉触觉或痛觉减退或消失)和(或)缺血性血管病变(运动引起的腓肠肌疼痛或发凉);(6)神经病的体征(足发热、皮肤不出汗、肌肉萎缩、鹰爪样趾、压力点的皮肤增厚、脉搏很好,血液充盈良好)和(或)周围血管病变的体征(足发凉、皮肤发亮变薄、脉搏消失和皮下组织萎缩);(7)糖尿病的其他慢性并发症(严重肾功能衰竭或肾移植、明显的视网膜病变);(8)神经和(或)血管病变并不严重而存在严重的足畸形;(9)其他的危险因素(视力下降、影响了足功能的骨科问题如膝、髋或脊柱关节炎、鞋袜不合适;(10)个人的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差、老年或独自生活、拒绝治疗和护理;吸烟、酗酒等);(11)糖尿病诊断延误.糖尿病足的随访频度应根据病情的类型和程度而定.例如,足底有溃疡的患者复诊应勤一些,可以1~3周复查一次;足部感觉缺失的患者可以每3个月复诊一次.4、糖尿病足病变的分级和表现常用的分级方法为wagner分级法,见下表分级临床表现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的足,目前无溃疡.1级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CELLULITIS),无脓肿或骨的感染.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4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5级全部坏疽.0级:指的是有发生溃疡高度危险因素的足,对于这些目前无足溃疡的患者,应定期随访、加强足保护的教育、必要时请足病医生给予具体指导,经防止足溃疡的发生.1级:足皮肤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突出表现为神?/div>2014-12-0222:25:09向我提问
2015-11-22 14:57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