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脊髓缺血是一种脊髓血供异常导致的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栓塞等。一般不会遗传。应对方法包括及时诊断、治疗原发病、改善脊髓血供、康复治疗等。 1. 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原因,可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脊髓供血;血管痉挛可能因寒冷、情绪等因素诱发;栓塞如血栓栓塞可阻塞血管。 2. 症状:患者可能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疼痛,严重时可导致截瘫。 3. 诊断: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脊髓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 4. 治疗: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改善循环药物如前列地尔、银杏叶提取物等。病情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血管成形术。 5. 康复:包括物理治疗、运动训练等,帮助恢复肢体功能。 脊髓缺血需要引起重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和康复。
2025-01-06 04:47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脊髓缺血是指脊髓由于血液供应缺乏,从而损伤脊髓内神经元,造成不可逆的脊髓功能损害。由于对脊髓血管解剖和血流测定方法技术的改进使临床上对脊髓缺血的认识有了进展。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无力与间歇性跛行。
2015-11-23 00:30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