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瓣轻度狭窄并反流多年现加重怎么办
4、5年前开始出现症状,经查为肺动脉瓣狭窄(轻度)并反流(轻度),是先天性的。之后每过半年或一年就去医院做心脏多普勒彩超检查,一直没有太大的发展。最近去医院检查,大夫说不仅仅是狭窄,而且还有点“漏”。但是现在的情况还不是很重,不建议换瓣膜。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肺动脉瓣狭窄并反流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发病机制、症状表现、检查方法、治疗手段及日常注意事项等都值得关注。 1.发病机制:肺动脉瓣狭窄多由先天发育异常引起,导致瓣口狭窄,血液流通受阻。反流则是瓣膜关闭不全,血液回流。 2.症状表现:轻度时可能无明显症状,病情加重可能出现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 3.检查方法:心脏多普勒彩超是常用的检查手段,能清晰显示瓣膜形态和血流情况。 4.治疗手段:目前病情不重,以观察随访为主。若进一步加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瓣膜置换术。 5.日常注意事项:避免剧烈运动,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 总之,对于肺动脉瓣轻度狭窄并反流,患者要重视定期复查,遵循医生建议,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2025-01-06 01:40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您好:风湿性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者,易于患心内膜炎。主要是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这些毒力弱的细菌,通过踊齿、咽喉、泌尿系统、女性生殖器进入血液循环到达心脏有病的部位,生长繁殖,所引起的败血症,没有通常所说的败血症这么凶猛,何时起病不清,病程较长。因老年人易于发病,所以拔牙后要给予充分的抗菌素。发病机理 口腔局部手术、流产、分娩或泌尿道手术,心脏手术或呼吸道感染,细菌均可进入血流,由于机体防御机制,多不产生危害。但当细菌附着在已有病损的心瓣膜或心内膜时,则局部有血小板,纤维蛋白的沉积,包绕细菌,形成赘生物,吞噬细胞对细菌难以发挥吞噬作用,当赘生物破裂、脱落、细菌多次释放入血流,形成反复慢性菌血症过程。 感染性心内膜炎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多发生于血流冲击或局部产生涡流的部位,如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心房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心室面,室间隔缺损的右心室面动脉导管未闭的肺动脉内膜面等。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系慢性病程,赘生物上的细菌难以消灭,能长期生存,由于细菌毒力低,较少发生迁移性感染。"
2015-11-23 11:04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肺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是胚胎时期肺动脉瓣膜发育异常所致,在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占8%~10%,占先天性心脏病各类型发病率第4位。症状取决于肺动脉瓣狭窄的程度。轻度狭窄可无症状。严重病例约半数在出生后即有明显发绀,并有心力衰竭表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