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婴儿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疾病,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造血异常等。治疗方法包括去除诱因、使用药物、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进行骨髓移植等。 1. 去除诱因:积极查找并消除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的因素,如治疗潜在的感染病灶。 2. 药物治疗: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鲨肝醇、维生素 B₄ 等药物促进粒细胞生成。 3. 预防感染:注意婴儿的生活环境卫生,减少接触病原体的机会。 4. 营养支持:保证婴儿摄入充足的营养,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5. 骨髓移植:对于严重且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例,骨髓移植可能是一种选择。 总之,婴儿中性粒细胞缺乏症需要综合治疗和管理,家长应密切配合医生,定期带婴儿复查血常规等相关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5-01-05 13:43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中性粒细胞缺乏在小儿多由感染引起,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均可引起,一般都呈良性经过,预后较好,但个体恢复的时间不同
2015-11-23 13:55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增多定又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增加,比正常人群平均值多2个标准差以上,年龄大于1个月的儿童和各年龄组成人中性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计数大于7.5×10^9/L ,小于1个月的婴儿大于26×10^9/L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