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部出现嗜酸性腺瘤应如何应对?
在我的脸部从三个月前的时候开始,就长出了个东西出来,当时由于没有引起重视,后面就逐渐的出现了肿瘤的情况,后面去就诊了,医生经过了检查,告诉我这个肿瘤是呈圆形的,并且还可能自由的活动,而且质地还比较的较软。是嗜酸性腺瘤。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嗜酸性腺瘤是一种少见的涎腺良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定期复查等。患者需注意日常护理,了解相关注意事项,并遵医嘱治疗。 1. 疾病介绍:嗜酸性腺瘤主要由大嗜酸性粒细胞组成,多发生于腮腺。肿瘤一般生长缓慢,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 2. 发病原因:目前其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环境、激素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 3. 症状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肿块,一般无明显疼痛,但肿块较大时可能会影响面部外观和功能。 4. 诊断方法:通常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 B 超、CT 等)、病理活检等来明确诊断。 5. 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完整切除肿瘤,以防止复发。对于不能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患者,可选择密切观察。 6. 术后护理:保持切口清洁,避免感染。注意休息,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7. 定期复查:术后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的复发或其他异常。 总之,对于脸部的嗜酸性腺瘤,患者不必过于恐慌,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以获得良好的预后。
2025-01-08 10:54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嗜酸性腺瘤主要发生于腮腺,占腮腺肿瘤的1%以下,多为单侧发生,个别病例也可发生于双侧。有时也可见于颌下腺、腭腺、颊腺等。常发生于老年女性,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80%发生于50~60岁。 嗜酸性腺瘤为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肿瘤体积一般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5cm,生长缓慢,病人无任何不适。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活动,质地较软,与皮肤无粘连。 涎腺的嗜酸性粒细胞线粒体氧化酶系统对99m锝具有亲和能力,可使嗜酸性腺瘤99m锝同位素扫描中显示出“热”结节。 病理改变 1.大体形态肿瘤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个别呈结节状,有包膜且较完整,剖面呈棕色,无囊性变、出血或粘液样区域。 2.镜检瘤细胞体积较大,界限清楚,圆形或多边形,胞浆呈颗粒状,嗜酸性染色。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深,甚至固缩。核仁可见,但核分裂象非常少见。超微结构研究发现,这些嗜酸性细胞内充满扩大和变形的线粒体。细胞排列成实性小梁或团块,有时呈腺小叶状排列,但不形成腺管腔。瘤细胞团之间有纤维结缔组织间质,将上皮团块分隔成分叶状,间质内无淋巴组织,或偶见少量淋巴细胞,但一般不形成淋巴滤泡。 3.生物学特点嗜酸性腺瘤为良性肿瘤,瘤体较小,生长缓慢,完整切除后不复发,极少出现恶性变。
2015-11-25 06:30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您好,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分化程度高,恶性度也最轻。约占甲状腺癌的半数,乳头状癌可由TSH的刺激而生长,用甲状腺激素可使之缩小。手术如包膜完整而无转移者,预后极好,几乎不影响寿命。如有血管侵犯,则三分之一患者约有10年存活率。首先希望您能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不要有思想压力,积极配合医生的后续治疗工作。术后要适当参加进行身体锻炼,避免过度劳累,生活有规律,定期到医院接受复查。饮食营养要平衡,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每天坚持喝牛奶,吃鸡蛋等以及大豆类,尽量少吃肥肉,长期保持低盐摄入量
2015-11-24 21:0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嗜酸性腺瘤平时要注意饮食清淡,少吃刺激性食物、忌烟、酒以及油炸食物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并应切除一些正常的、肿瘤外周的涎腺组织。嗜酸性腺瘤在生活中宜多食抗咽部肿瘤的食物:苦菜、蒲笋、豆豉、蚺蛇肉、鲫鱼、针鱼、羊乳。还可以食具有解除咽部异物感的食物:蛇胆、鸡内金、青梅、荸荠、橄榄、杏仁、牛蒡菜。此外还可以多吃食具有消除淋巴结肿大的食物,禁忌辛辣食物。
2015-11-24 13:26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嗜酸性腺瘤(oxyphilicadenoma)又称大嗜酸性粒细胞瘤(oncocytom),是一种少见的涎腺良性肿瘤。关于嗜酸性腺瘤的组织发生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来自导管上皮或导管肌上皮细胞。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并应切除一些正常的、肿瘤外周的涎腺组织。1.大体形态肿瘤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个别呈结节状,有包膜且较完整,剖面呈棕色,无囊性变、出血或粘液样区域。2.镜检瘤细胞体积较大,界限清楚,圆形或多边形,胞浆呈颗粒状,嗜酸性染色。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深,甚至固缩。核仁可见,但核分裂象非常少见。超微结构研究发现,这些嗜酸性细胞内充满扩大和变形的线粒体。细胞排列成实性小梁或团块,有时呈腺小叶状排列,但不形成腺管腔。瘤细胞团之间有纤维结缔组织间质,将上皮团块分隔成分叶状,间质内无淋巴组织,或偶见少量淋巴细胞,但一般不形成淋巴滤泡。3.生物学特点嗜酸性腺瘤为良性肿瘤,瘤体较小,生长缓慢,完整切除后不复发,极少出现恶性变。嗜酸性腺瘤主要发生于腮腺,占腮腺肿瘤的1%以下,多为单侧发生,个别病例也可发生于双侧。有时也可见于颌下腺、腭腺、颊腺等。常发生于老年女性,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80%发生于50~60岁。嗜酸性腺瘤为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肿瘤体积一般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5cm,生长缓慢,病人无任何不适。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活动,质地较软,与皮肤无粘连。涎腺的嗜酸性粒细胞线粒体氧化酶系统对99m锝具有亲和能力,可使嗜酸性腺瘤99m锝同位素扫描中显示出“热”结节。
2015-11-24 10:15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