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多年调理不好,原因及治疗方法?
我胃一直不是很好,吃东西我都不定时,这当然是工作的原因了,可是我已经努力调理饮食习惯了,该吃的吃,不该吃的从不吃,可是医院还是检查出我胃息肉,这已经好几年了,到很多医院都医不好!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胃息肉多年未愈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息肉性质、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精神压力等。 1.息肉性质:不同类型的胃息肉,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其治疗难度和预后有所不同。炎性和增生性息肉相对容易治疗,腺瘤性息肉恶变风险较高,治疗较复杂。 2.饮食习惯:虽然已努力调理,但可能仍存在某些未注意到的细节,如食物选择、进食速度、饮食规律等。 3.幽门螺杆菌感染:若感染未彻底清除,可能持续刺激胃黏膜,影响息肉的治疗效果。 4.遗传因素:部分人由于遗传易感性,更容易患胃息肉且治疗难度较大。 5.精神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胃部功能和息肉的恢复。 总之,胃息肉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复查。同时,注意饮食健康和生活规律,有助于促进康复。
2025-01-08 17:01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您的情况还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引起的,治疗主要还是在于平时的调养,饮食要有规律,少吃脂肪、高糖、辛辣、油煎的食品及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多吃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维生素,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身心愉快。祝您早日康复!
2015-11-26 00:00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胃里的息肉主要指由胃粘膜上皮和/或间质成分增生所引起的息肉状病变。正常胃粘膜由于粘膜周围萎缩,出现腔内息肉状改变。增生性改变时,肥厚的粘膜也可出现息肉状改变。增生性改变既可出现局灶性或弥漫性息肉状改变。起临床表现多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低下,因此常出现上腹部轻微疼痛与不适,恶心,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及腹泻等症状。
2015-11-25 23:3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您好,胃里的息肉主要指由胃粘膜上皮和/或间质成分增生所引起的息肉状病变。正常胃粘膜由于粘膜周围萎缩,出现腔内息肉状改变。增生性改变时,肥厚的粘膜也可出现息肉状改变。增生性改变既可出现局灶性或弥漫性息肉状改变。起临床表现多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低下,因此常出现上腹部轻微疼痛与不适,恶心,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及腹泻等症状。在胃镜下看到息肉表面如有糜烂,溃疡,可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出血。临床上治疗胃息肉经内镜切除是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主要有高频电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及氩离子凝固法等。如果体积不大的息肉是可以一次性完全治愈的,但是如果体积很大的话,还是要分次切除。如果您做过息肉切除,建议您到医院定期做胃镜的随访检查,这样可发现息肉复发,并给予及时治疗以防止癌变。祝您健康!
2015-11-25 21:07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胃息肉患者多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低下,因此常出现上腹部轻微疼痛与不适,恶心,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及腹泻等症状.息肉表面如有糜烂,溃疡,可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出血.经内镜切除是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主要有高频电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及氩离子凝固法等.内镜治疗息肉方法简便,损伤小,费用低,多数为1次性治疗,少数需分次切除.通过内镜定期随访,还可发现息肉复发,并给予及时治疗以防止癌变.
2015-11-25 21:00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gastrie polyp)是指突出于胃黏膜的良性隆起性病变,表面常较光滑。息肉多无症状,往往是在内镜或x线检查偶尔被发现。较大的息肉可引起消化系统症状,如腹部不适、腹胀、上腹痛、上消化道出血等,但多因症状轻微和不典型而被人忽视。根据病理形态常将胃息肉分为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四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