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崔立静 医师
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光明医院
一级
内科
-
血小板低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免疫因素、感染、骨髓疾病、药物影响、脾功能亢进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去除诱因等。 1.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血小板。治疗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 2. 感染: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需针对感染进行抗感染治疗,如使用抗生素阿莫西林、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等。 3. 骨髓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影响造血功能。可能需要骨髓移植、化疗等。 4.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肝素等可能引起血小板降低。需停用可疑药物。 5. 脾功能亢进:脾脏破坏血小板过多。严重时可能需要脾切除。 总之,血小板低的原因多样,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2025-01-08 18:02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嗜血细胞综合征可分为原发生和反应性潜在疾患可为感染肿瘤免疫介导性疾病等由于噬血细胞增多加速了血细胞的破坏.感染性嗜血细胞综合症是一种与急性病毒感染有关的良性噬血组织细胞增生症多发于儿童其特点为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活跃并有明显的吞噬红细胞现象.患者多有明显高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原发病治疗好后多可自愈.患者有贫血现象白细胞明显减少分类可见淋巴细胞明显增高易见异淋.血小板常减低.
2015-11-26 11:45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