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岁老人癌转移后疼痛腹胀如何缓解
2008年小肠做的手术是非霍奇金B型淋巴癌到2010年10月份做了18次化疗现在转移到肾上腺上肿瘤有11*7.8大腹膜后也有淋巴结肿大现在很痛化疗7次后出现转移现在化疗18次了因为现在76岁了身体因化疗受到了极大的损害现在很痛用了止痛药因副作用现在头晕恶心腹胀怎样能不痛肚子能不涨能吃饭头不晕用什么药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76 岁老人因小肠非霍奇金 B 型淋巴癌转移至肾上腺和腹膜后淋巴结,出现疼痛、腹胀、头晕、恶心等症状。可通过调整治疗方案、对症用药、改善饮食、心理调节、适当运动等来缓解。 1. 调整治疗方案:与医生沟通,评估是否可调整化疗药物或采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的治疗方式。 2. 对症用药:如使用镇痛药物,如布洛芬、曲马多、吗啡等,但需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药物副作用;使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缓解腹胀;使用止晕药物,如苯海拉明、倍他司汀。 3. 改善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蔬菜汤等,少量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4.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可通过听音乐、与家人交流等方式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5. 适当运动: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量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和身体恢复。 对于老人目前的状况,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家人要给予充分的关心和照顾,及时与医生沟通,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024-12-11 18:35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放化疗对身体有一定的副作用,不能全部杀死癌细胞,只能是按照比例杀死癌细胞,残余癌细胞在身体虚弱免疫力低的情况下发展很快,形成新的病灶.建议采用中医动态的疗法服用中草药全面调养综合治疗,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杀死残余癌细胞,提高免疫力,有效的控制病情发展,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病情得到明显好转和控制,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2015-12-04 00:44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您好,患者年龄较大,建议通过萎缩肿瘤毛细血管的中草药治疗,对淋巴瘤肾上腺转移的也有特殊的疗效,而且对身体不会产生任何的伤害及毒副作用,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2015-12-03 23:29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淋巴瘤转移后,不建议患者再采取西医的手术,放化疗的治疗方法,副作用大,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可能会加速患者生命的终结。建议你采取中医的保守治疗。中医往往能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中医调理能纠正机体的某些失调,去除肿瘤的复发因素,减少转移的机会。其次,中药对健康细胞的伤害比较小,一般不会因治疗本身的原因对体力产生新的破坏,在淋巴瘤症好转的同时,体力也会逐渐得到恢复,逐步增强免疫力。中药人参皂苷Rh2(护命素)是人参皂苷中抗癌效果较好的一种,这是一种次生皂苷,通过诱导一些酶的作用使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在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有增效减毒的效果,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单方含量16%人参皂苷Rh2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2015-12-03 20:35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建议你采用传统中草药联合可以替代化疗的现代中药治疗,这一疗法对治疗恶性淋巴瘤有特殊疗效,而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只需短时间服药就能看到效果。主要通过软坚散结,扶正祛邪,缩小肿块,从而达到长期带瘤生存
2015-12-03 17:58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起源于淋巴系统并常播散到全身各处的一组相关的恶性肿瘤。是一组具有不同的组织学变化、起病部位和临床特征的淋巴瘤。此组淋巴瘤在临床症状、病理、扩散方式和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都不同于霍奇金病。儿童期非霍奇金病较霍奇金病多见,约为后者的1.5倍。在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种类丰富,组织学上分二组,成淋巴细胞组和非成淋巴细胞组,该分类对于正确治疗儿童淋巴瘤及确定预后很重要。其发病年龄比急性白血病大,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1。本病部分进展很慢(数年),部分播散迅速(数月)。在全美每年约诊断5万名新病例。而新的病例数还在增多,尤其在老年人及艾滋病感染者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