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风毒”并非现代医学中的明确病症名称,在中医理论中,风毒常指由风邪与毒邪侵袭人体导致的一系列病症,如风疹、疮疡等。其成因复杂,包括外感风邪、体内热毒积聚、正气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中药调理、针灸、食疗等。 1. 外感风邪:外界风邪入侵,导致人体卫气不固,易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治疗以祛风解表为主,可用荆芥、防风、紫苏等中药。 2. 体内热毒积聚:饮食辛辣、油腻或情志不畅,致热毒内生,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治疗需清热解毒,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 3. 正气不足:身体虚弱,抵抗力差,易受风毒侵袭。需扶正祛邪,可选用黄芪、白术等。 4. 饮食不节:长期饮食不规律,损伤脾胃,影响气血生成。应调整饮食,清淡为主。 5. 情志失调:情绪波动大,影响脏腑功能。要保持心情舒畅,必要时心理调节。 总之,对于“风毒”,应综合考虑个体情况,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同时注意生活调养,增强体质。
2024-12-12 19:24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崔立静 医师
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光明医院
一级
内科
-
病情分析:风毒是中医的范畴风邪有善行而数变、其性燥烈等特点,毒而致病的特点为发病急骤,患处红灼热、疼痛或麻木不仁,有的很快波及全身,常伴有全身症状。风毒之邪致病,一般来势较急,发展迅速,症状较重。
2015-12-05 16:40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风为百病之长,许多皮肤病与由风邪有密切关系,且风邪有善行而数变,其性燥烈等特点,故由风引起的皮肤病其证候发病迅速,游走不定,泛发全身,瘙痒无度;由毒而致的皮肤病分有虫毒,漆毒,药毒,食物毒,疫毒等,此外未能找到明确致病因素者也称为毒,由毒而致病的特点为发病急骤,患处?红灼热,疼痛或麻木不仁,有的很快波及全身,常伴有全身症状.由此可见,风毒之邪致病,一般来势较急,发展迅速,症状较重,但去病亦快.
2015-12-05 11:37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风为百病之长,许多皮肤病与由风邪有密切关系,且风邪有善行而数变、其性燥烈等特点,故由风引起的皮肤病其证候发病迅速、游走不定、泛发全身、瘙痒无度;由毒而致的皮肤病分有虫毒、漆毒、药毒、食物毒、疫毒等,此外未能找到明确致病因素者也称为毒,由毒而致病的特点为发病急骤,患处焮红灼热、疼痛或麻木不仁,有的很快波及全身,常伴有全身症状。由此可见,风毒之邪致病,一般来势较急,发展迅速,症状较重,但去病亦快。上述是风毒解释。风毒在中医证候中分风毒蕴肤证和和风毒犯表证,二者病机病因相同,均为禀性不耐、风毒之邪侵袭引发,但病位不同,风毒犯表证指份毒之邪侵袭肤表,病位较风毒蕴肤证表浅,因而临床症状也轻,主要表现为:突发皮肤瘙痒,起丘疹或风团肿块,脉浮等,一般无全身症状。风毒蕴肤证主要表现为:突然肌肤焮红肿胀,上起粟疹或风团,甚或燎浆水泡、赤烂蜕皮,灼热瘙痒,舌红,苔黄或腻,脉洪数等,常伴发热畏寒、头痛乏力、心烦口渴、纳呆呕恶等全身症状。从临床表现上,病情轻重上,二者不难区分。而风毒的治疗,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和原因辩证用药,比较复杂,所以要想治疗此病,则须看中医。或看皮科,对于急症,皮科的疗效要快些,要想清除体内之毒,中医彻底。
2015-12-05 07:32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病情分析:风毒在中医证候中分风毒蕴肤证和和风毒犯表证,二者病机病因相同,均为禀性不耐,风毒之邪侵袭引发,但病位不同,风毒犯表证指份毒之邪侵袭肤表,病位较风毒蕴肤证表浅,因而临床症状也轻,主要表现为:突发皮肤瘙痒,起丘疹或风团肿块,脉浮等,一般无全身症状
2015-12-05 0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