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岁男孩紧张时手抖、出粗气等是癔症吗
我孩子现在15岁,男孩。读高一。今年发现他紧张的时候,手发抖、出粗气,眼睛瞪人。而且很容易紧张。稍微有点刺激就发了,请问这是癔症吗,能治好吗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崔立静 医师
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光明医院
一级
内科
-
15 岁男孩在紧张时有手抖、出粗气、瞪眼睛且易紧张的表现,不一定是癔症,可能是精神心理因素、甲状腺功能异常、神经系统疾病、缺乏微量元素、特发性震颤等原因引起。 1. 精神心理因素:孩子高一,学习压力大,可能导致焦虑、紧张等情绪,引发身体的应激反应。应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 2.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和代谢功能,出现手抖、呼吸异常等。可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治疗药物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左甲状腺素钠等。 3. 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等,会影响神经递质的传递和肌肉控制。需要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明确诊断后对症治疗。 4. 缺乏微量元素:如钙、镁等缺乏,可能影响肌肉和神经功能。可通过血液检查明确,补充相应的微量元素,如碳酸钙、葡萄糖酸钙、硫酸镁等。 5. 特发性震颤:病因不明,多有家族史,表现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治疗药物有普萘洛尔、扑米酮等。 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或精神心理科就诊,明确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4-12-13 05:51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本病的病人在病前常已有情感丰富,富于幻想,善于模仿,易受暗示,自我中心等人格特点。这类人常在某些心理一社会因素的刺激下或暗示下,突然出现短暂性精神异常或运动、感觉、植物神经、内脏方面的紊乱。这些症状可由暗示而产生,亦可通过暗示而使之消失。 本病的发病年龄多数在16~30岁之间,女性远多见于男性。 癔症的表现可谓多种多样,既可有运动、感觉等障碍的类似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又可有各种内脏病变的类似各科疾病的症状,也可有短期发作的精神症状(变态心理症状)。可以说癔症的表现可以模仿临床各科的任何疾病的表现,因此极易误诊。已有许多最初诊断是癔症,而实际上是躯体疾病,因而拖延了治疗的教训。所以癔症在临床上要作出正确的判断,难度是较大的,特别对于临床经验缺乏者来讲,不要轻易下癔症的诊断。 但癔症的第一次发作,绝大多数是在一定的精神刺激下发病的,以后遇见类似的刺激,或在病人回想起这种刺激的情况下,也可以促使癔症再发。此外,癔症所出现的各种表现,不论是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内脏病变等,其临床症状常是多变的,易通过暗示而改变病变表现的程度、范围,而且这些病变表现常不符合人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或疾病的固有规律,而这些对于正确判断癔症是很有帮助的。 癔症的精神症状亦可多种多样,但其症状呈现尽情发泄和表演的特点,使人印象很深,有的亦可出现许多幼稚性动作、行为,甚或离家出走,到处游荡等。编辑本段癔症的发病原因 精神因素,特别是精神紧张、恐惧是引发癔症的重要因素。这在战斗中发生的急性癔症性反应特别明显。 而童年期的创伤性经历,如遭受精神虐待,躯体或性的摧残,则是成年后发生转换性和分离性癔症的重要原田之一。精神因素是否引起病症,或引发何种类型癔症与患者的生理心理素质有关。情绪不稳定、易接受暗示、常自我催眠、文化水平低、迷信观念重、青春期或更年期的女性,较一般人更易发生癔症。 具有情感反应强烈、表情夸张,寻求别人经常注意和自我中心等表演怪人格特征的人在受到挫折、出现心理冲突或接受暗示后容易产生癔症。这类性格的人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感代替理智:癔症性格的人有高度的情感性,情绪反应强烈而不稳定,容易从一种情感转移为另一种情感,他们对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整个精神活动均易受情感的影响而趋向极端。如对某人有好感时,觉得他十全十美,是世界上少有的好人,但当遇到一点小事时就立刻认为这人一无是处,是最大的恶棍。这就是癔症者的“情感逻辑”。其判断推理完全从当时的情感出发,情感有了变化,其判断推理也随之改变。 (2)暗示性强:他们的情感和行为极易受别人的言语和行为的暗示影响,尤其是当他对某人印象良好时,则该人的意见都会不加分析地盲目接受下来。他们的自我暗示也很强烈,以致各种身体不适感可作为自我暗示的基础。 (3)自我中心和好幻想:他们好夸耀自己,显示自己,乐于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他们富于生动的幻想,特别是当情感反应强烈时,想象和现实常易混淆一起,以致有时连他们自己也弄不清楚到底是想象还是事实,因而造成他在说谎的印象。 但这类人格特征并非发生癔症的必要条件。有一些不属于这类人格的人在强烈的精神因素影响下,同样可以发生癔症反应。 癔症的遗传学研究结果颇不一致,有的研究认为癔症存在遗传因素影响,而有的研究结果又认为遗传的影响甚小,有人认为是一种多因素遗传形式。 癔症多发病于16~30岁之间,女多于男。精神因素和暗示作用是癔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惊恐,被侮辱,委屈,不如意以及亲人的远离等较强烈的精神创伤,往往是癔症第一次发病的诱因。至于以后的发病,不一定都有很强烈的精神因素。也可能由于与精神创伤有联系的事件,或在与第一次起病相类似的情景下产生联想而突然发病。 有些患者可因躯体因素,如疼痛,发热,不适,劳累等,引起精神紧张和恐惧或精神不愉快而发病。 暗示有致病作用。具有特殊意义的谈话、表情和传说,以及看见其他患者发病均可成为病因,即通过自身体验和联想、产生疑虑,深信自己会发病而发病,这是自我暗示的作用。患者易受暗示,是癔症性格所致。
2015-12-06 04:59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癔症的发生与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点有关,那么就要在生活与工作中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防患于未然。当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处于亚健康水平的时候,明显感到情感强烈而不稳定,易感情用事,情感幼稚,急躁及任性等的人格特点的危害,然后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如提高自身修养、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调整情绪、增强独立辨别事物的能力等等。这些措施在一定意义上可有效防止癔病的发生。正确认识疾病 医生应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使他们了解本病是由于高级神经活动失调所致的发作性症状,是暂时性的脑机能障碍,并非器质性病变,是完全能够治愈的,而不会留下任何残产。还要使他们了解癔症发作与本人情感体验有关,使之认识到某些性格特征与发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他们减轻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时转移注意力 防止发作的措施因人而异,如有的癔症病人在发作前常有某些症状,此时,可使其有意识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做一些其它事,或暂时离开当时的环境,以改变心境,这样常能防止发作。避免不良暗示 做好患者周围人如同学、亲属等人的工作,应向他们介绍本病的特点,解除对儿童癔症的顾虑,改变不正确的态度,尤其在癔症患儿发病时,要避免周围人造成的过分紧张及过分关心的不良的影响。减少负性刺激 癔症的发作往往与负性刺激关系密切,癔症患者尤其是儿童病人往往都是在负性刺激作用下发病的。常见的负性刺激很多,诸如亲人死亡或其他不幸意外遭遇、自尊心受到挫折,人格遭受侮辱,家庭不和,父母冲突,父母对孩子态度生硬,同学之间的纠纷等所引起的气愤、委屈、恐惧或其他种种内心痛苦,均可导致本病发生。某些躯体疾病、疲劳、健康状况不良等原因也容易促发本病。
2015-12-06 00:45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癔症?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常由心理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而引起。癔症是指一种有癌症性人格基础和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精神障碍。本症除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意识障碍有自知力障碍外;其他类型自知力基本完整,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病程多反复迁延。女性较多,女性多发于青春期和更年期,结婚时间短,家庭不和睦;尤其是婆媳关系不好的年轻媳妇更易发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