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肩膀痛胀导致偏头痛,可能是急性纤维炎,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如肩周炎、颈椎病、肌肉劳损、神经受压、血管性疾病等。 1.肩周炎:肩部周围的炎症,可引起肩部疼痛,并可能放射至头部导致偏头痛。多与肩部活动过度、受寒等有关。 2.颈椎病:颈椎病变压迫神经、血管,可引发肩部和头部的疼痛。常见于长期低头工作、坐姿不良者。 3.肌肉劳损:肩部肌肉过度劳累或损伤,产生疼痛和酸胀,疼痛可能扩散至头部。 4.神经受压:如胸廓出口综合征,神经受压可导致肩部和头部疼痛。 5.血管性疾病:如椎动脉供血不足,影响脑部供血,引起偏头痛,同时肩部也可能出现不适。 总之,肩膀痛胀导致偏头痛的原因较多,需要综合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2024-12-15 19:31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你所说的“肌纤维炎”其实应是:“肌纤维织炎”或“肌筋模炎”,如因久站久坐或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就能使腰肌及包绕其周围的筋膜等软组织积累微细损伤从而产生慢性劳损,也可因急性损伤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所致,其病理改变就是:“肌筋膜炎”或“肌纤维织炎”,所以你所说的“肌纤维炎”与腰肌劳损应是同一回事,只不过“肌纤维织炎”还可发生在腰部之外的其他部位诸如“肩胛间区肌纤维织炎”,“颈部肌纤维织”等.该病的治愈并不困难:在排除其他并发症并减少腰部局部的慢性疲劳负荷的前提下,热疗,推拿,药疗单用或联合使用多能行之有效
2015-12-07 04:39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根据所述考虑为神经痛或腰痛的症状急性纤维炎是腰肌软组织急慢性损伤而致的无菌性炎症,用热疗,推拿,药疗单用或联合使用多能行之有效,可以到医院进行中医的针灸治疗,效果也比较好
2015-12-07 03:59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是一种非关节性风湿病,临床表现为肌肉骨骼系统多处疼痛与发僵,并在特殊部位有压痛点.纤维肌痛综合征可继发于外伤,各种风湿病,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及各种非风湿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性肿瘤)等.这一类纤维肌痛综合征被称为继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如不伴有其他疾患,则称为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症.本病的机制尚不清楚.文献报道与睡眠障碍,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及免疫紊乱有关. 1.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累及60—90%的病人.表现为睡眠易醒,多梦,晨起精神不振,疲乏,有全身疼痛和晨僵感.夜间脑电图记录发现有α波介入到Ⅳ期δ睡眠波中.用铃声干扰志愿者非快动眼睡眠(nonrapideyemovement)亦可诱导出上述脑电图图形及临床症状.其他影响睡眠的因素如精神紧张,环境噪音均可加重纤维肌痛综合症症状.因此推测,这种Ⅳ期睡眠异常在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发开门见山中起重要作用. 2.神经递质分泌异常 文献报道血清素(serotonin,5-HT)和P物质(substanceP)等神经递质在本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血清素的前体是色氨酸,食物蛋白中的色氨酸在肠道被吸收后,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小部分呈游离状态.游离的色氨酸可被载体携带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然后,在5-HT能神经元中经羟化和脱羧作用生成5-HT.释放到突触间隙的5-HT,在部分被突触前神经末梢重摄取,部分经线粒体单胺氧化酶作用生成无活性的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acid).5-HT也存在于消化道粘膜,血小板及乳腺细胞中,由于它很难通过血-脑屏障,所以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血中的5-HT分属两个系统.经研究发现:①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血浆中游离色氨酸及其转运率(trannsportratio)减低.减低的程度与肌肉骨骼疼痛呈相关,即血浆浓度及转动比率越低,疼痛越明显.②血小板膜上的高亲合力的5-HT受体,丙咪嗪可与5-HT竞争性地结合到血小板受体上,用氚标记的丙咪嗪测定血小板膜上的的5-HT受体密度,发现纤维肌痛综合征比正常人受作用.③纤维肌前综合征现人脑组织中5-HT比正常人明显减少.实验表明,5-HT可调节非快动眼睡眠,减低对疼痛的敏感性,改善抑郁状态,还可加强麻醉的镇痛作用.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和胺苯环庚烯(cyclobenzaprine)可5-HT向5-羟吲哚乙酶转化,增加5-HT浓度,故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有一定疗效.相反,给予色氨酸羟化酶抑制剂—对氯苯丙氨酸(parachlorophenylalamine)会出现纤维肌痛综合征样疼痛,停用这种药物后,疼痛消失. 另一种与纤维肌痛综合征有关的神经递质是P物质.Littlejohn发现,物理或化学刺激可诱导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产生明显的皮肤充血反应,这种过度反应可能与存在着持续的末梢伤害刺激有关.由于这些刺激,皮肤多型伤害感受器(polymodalcutaneousnociceptor)反射性地从神经末梢释放病理量的P物质,后者又可引起局部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及一种神经源性炎症(neurogenicinflammmation).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后,背根神经节的初级感觉神经元将合成更多的P物质,以便维持一个恒定水平.合成的P物质同时向末梢和中枢双向传递,因此,中枢神经系统的P物质含量增高.由于它的缓慢但持久而强烈的兴奋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必会受到一定影响. 此外还发现在正常或高水平的5-HT存在下,P物质对感觉神经冲动的发放有一个阻抑作用.缺乏5-HT,它将失去这种控制作用,导致痛觉过敏. 3.免疫紊乱 一些作者报道在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的真皮-表皮交界处有免疫反应物沉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纤维肌痛综合病人肌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提示有急性血管损伤;组织缺氧及通透性增强.病人常述的原因不明的体重增加,手弥漫性肿胀及夜尿增多可能与通透性增强有关. 此外,初步研究发现,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水平在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升高.接受IL-2治疗的肿瘤病人会出生纤维肌痛综合征样症状,包括广泛的疼痛,睡眠障碍,晨僵及出现压痛点等.还发现α干扰素可引起疲乏.上述现象提示免疫调节紊乱.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可能与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发开门见山有关.
2015-12-06 23:39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肌纤维织炎为骨科常见病,发病率高,多发于青壮年,主要表现为肌肉纤维织炎的疼痛,肿胀,肌紧张,活动障碍等.以往多单纯采用药物治疗,口服或外用,疗效不十分理想.我们采用物理因子结合药物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且操作简单,见效快,疗程短. 一般二级甲类医院都可治疗
2015-12-06 20:05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