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腺瘤的相关知识有哪些
嗜酸性腺瘤(oxyphilicadenoma)又称大嗜酸性粒细胞瘤(oncocytom),是一种少见的涎腺良性肿瘤。关于嗜酸性腺瘤的组织发生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来自导管上皮或导管肌上皮细胞。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嗜酸性腺瘤是一种少见的涎腺良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不明,诊断方法多样,治疗方式有选择,预后通常较好。包括症状表现、诊断方式、治疗手段、预后情况及预防措施等。 1.症状表现:肿瘤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较硬,一般无明显症状,有时可因压迫周围组织出现疼痛。 2.诊断方式: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 B 超、CT 等)及病理活检来明确诊断。 3.治疗手段:较小且无症状的肿瘤可定期观察;较大或有症状的肿瘤多采用手术切除。 4.预后情况:手术切除后多数预后良好,复发率较低。 5.预防措施: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预防方法,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减少刺激等,可能有一定帮助。 总之,对于嗜酸性腺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患者不必过于担忧,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024-12-16 00:54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嗜酸性腺瘤(oxyphilicadenoma)又称大嗜酸性粒细胞瘤(oncocytom),是一种少见的涎腺良性肿瘤。关于嗜酸性腺瘤的组织发生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来自导管上皮或导管肌上皮细胞。 嗜酸性腺瘤主要发生于腮腺,占腮腺肿瘤的1%以下,多为单侧发生,个别病例也可发生于双侧。有时也可见于颌下腺、腭腺、颊腺等。常发生于老年女性,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80%发生于50~60岁。 嗜酸性腺瘤为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肿瘤体积一般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5cm,生长缓慢,病人无任何不适。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活动,质地较软,与皮肤无粘连。 涎腺的嗜酸性粒细胞线粒体氧化酶系统对99m锝具有亲和能力,可使嗜酸性腺瘤99m锝同位素扫描中显示出“热”结节。 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并应切除一些正常的、肿瘤外周的涎腺组织。
2015-12-07 19:01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