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直肠乙状结肠炎等病治疗中出血如何应对
确诊名称:慢性直肠乙状结肠炎、多颗息肉、内痔主要症状:大便变细、间或不成形、便频(每天7~8次,)而每次排便量很少,里急后重,大便表面有黏稠状液体、腹胀、想放屁但每次总要憋足劲才能放出来、内痔、肛周灼热以及瘙痒等症状。就诊情况:2014年10月在华西医院胃肠外科就诊,每天早晚两次使用强力安肛洗液灌肠,每晚一贴肛宝。现已坚持20多天用药,便频(每天3~4次)、肛周灼热及瘙痒等症状有所减轻。其他症状仍未消除。饮食方面:没再沾冷、硬、生、辣等刺激性食品,烟酒更是一概不碰,三餐主要以容易消化的稀粥为主。昨晚像往常一样,在临睡前灌肠时,当肛管伸入肛门13cm左右时可能遇到大便的阻碍便用力强行伸进去,然后用空针注射器推灌肠液体时发现无法推动,把肛管退了一截出来后才把液体推完。在拔出肛管时才发现有血迹分别集在了肛管外壁上的三个地方,从肛管头部伸入肛门7cm处管体有明显的折痕。整个过程并没有疼痛的感觉。今早上排便时发现前两节大便上有一些暗红色纹路,后面的大便没有类似纹路。症状分析:1.肛管弯折后导致直肠壁或肠粘膜受损导致出血;2.肛管进入肛门时使内痔受损导致出血。请医生就我的情况帮分析分析并给与指导性意见,谢谢!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慢性直肠乙状结肠炎、多颗息肉、内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肛管相关的出血情况,可能由内痔受损、直肠壁或肠黏膜损伤等原因引起。治疗需综合考虑,包括调整治疗方式、注意饮食、使用药物、定期复查、预防感染等。 1. 内痔受损:内痔表面的血管丰富,肛管操作不当易导致其受损出血。应避免肛管过度刺激内痔,必要时使用痔疮栓剂或膏剂,如马应龙痔疮栓、肛泰栓、太宁栓等。 2. 直肠壁或肠黏膜损伤:肛管弯折可能损伤直肠壁或肠黏膜。需轻柔操作,保持肛管通畅。可局部使用康复新液促进黏膜修复。 3. 调整治疗方式:灌肠操作应更加谨慎,必要时调整灌肠液的温度、浓度和用量。 4. 注意饮食:继续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 5.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肠镜检查,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问题。 6. 预防感染:出血部位易发生感染,要注意局部清洁卫生,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但需遵医嘱。 总之,对于这种情况要综合处理,患者应密切配合医生治疗,注意自身症状变化,以促进病情恢复。
2025-01-08 19:33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您好!从您的描述来看,您的情况应该是前者引起的出血的可能性大,是自己动作粗鲁所致。1、建议适当服用庆大霉素、麦滋林、潘生丁治疗有助于缓解您的病情。2、灌肠要轻柔。祝您早日康复!
2015-12-09 05:36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你好,请问你能够确诊有内痔吗?有没有做过肠镜检查?一般情况下来讲,灌肠肯定会造成黏膜的轻度损伤,轻度的粘膜损伤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你现在里急后重的感觉可以缓解吗?
2015-12-09 04:41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