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患肠病,饮食不当腹痛便血怎办?
一直患有轻微糖尿病及高血压(血压现在恢复正常),直肠、结肠多发性息肉(息肉大小约为0.3厘米)、乙状结肠炎。因吃重庆火锅、海鲜、饮酒后1天腹痛,便血。怎么办?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患有轻微糖尿病及高血压,还有直肠、结肠多发性息肉、乙状结肠炎,因饮食不当出现腹痛便血,应考虑炎症加重、息肉出血、肠道感染、血管破裂、血糖血压波动等。 1.炎症加重:乙状结肠炎在不当饮食刺激下,炎症可能加重,导致腹痛便血。此时需使用抗炎药物,如美沙拉嗪、柳氮磺胺吡啶等。 2.息肉出血:多发性息肉可能因食物摩擦等因素破裂出血。较小的息肉可先观察,较大或持续出血的息肉可能需要内镜下切除。 3.肠道感染:不洁饮食可能引发肠道感染,出现腹痛便血。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4.血管破裂:剧烈腹痛可能导致肠道血管破裂。若出血量大,可能需要输血治疗。 5.血糖血压波动:饮食不当可能引起血糖血压不稳定,影响肠道血液循环。要密切监测血糖血压,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出现这种情况应尽快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肠镜等,明确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同时,患者日后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2025-01-08 21:56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直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直肠粘膜上的新生物,多因粪便慢性刺激而引起,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单发性居多,多发性的占少数。息肉是人体组织上多余的肿块。直肠息肉多数是带蒂的圆形或椭圆的肿物。治疗方法。切除。炎性息肉可采用抗生素、激素保留灌肠治疗。重视直肠息肉治疗,有助于防止该病的恶变。
2015-12-09 07:0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这还是属于肠道息肉的症状的,一般的情况下还是要注意合理的外科手术,还是很必要的,一般的还是问题不大的,合理的饮食清淡还是很不错的,,一般症状不严重,也可以缓缓,但会加重的
2015-12-09 03:28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症状 1.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粘液或粘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亦有引致肠套叠外翻脱垂者。 2.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 3.直肠指诊可触及低位息肉。 4.肛镜,直乙镜或纤维结肠镜可直视见到息肉。 5.钡灌肠可显示充盈缺损。
2015-12-09 02:29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是指直肠黏膜表面突向肠腔内的隆起物。直肠息肉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稍多。小的息肉无症状,常因其他疾病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有症状的息肉一般较大,或为多发性。血便或黏液血便是最多见的症状,尤多见于绒毛状腺瘤及幼年性息肉一。直肠和乙状结肠的息肉占结、直肠息肉的2/3,其中约90%以上的腺瘤分布在直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