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中医的血功能不好,通常指血液的生成、运行、濡养、固摄等方面出现异常,包括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出血等。 1.血虚: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可通过食用大枣、龙眼肉等调理。 2.血瘀:血液运行不畅,瘀滞于体内,出现疼痛、肿块、瘀斑等。常用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 3.血热:热邪入血,迫血妄行,导致出血、发斑、烦躁等。可用生地、丹皮等清热凉血。 4.血寒:寒邪凝滞血脉,使血液运行不畅,常有手足冷痛、月经不调等。可用艾叶、肉桂等温经散寒。 5.出血:血液不循常道,溢出脉外,如鼻出血、吐血、便血等。需根据具体病因止血,如用三七、仙鹤草等。 中医认为血功能不好会影响身体健康,需要综合调理。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在专业中医指导下进行治疗,不可自行用药。
2025-01-08 20:41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在中医的专业属于中并没有血功能这一说,医生若是这么说,一方面可能与个人习惯用语有关,另一方面可能因该中医大夫不是很专业。若是血方面有问题的话,可以是血瘀、血虚、血寒、血热等。若是女性患者的话,一般以血瘀、血虚为主。具体要结合个人情况而定。
2015-12-09 14:56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