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多人患糖尿病,自身如何有效预防
我家里,姥爷有糖尿病,妈妈有糖尿病,一个舅舅也有,另两个舅舅没有,家里人说这个遗传,很可能中年后我也会患有这个病,现在我应该怎么预防才能对自己的健康更好,我平日也和母亲以前一样喜欢甜的食物,应该完全戒掉吗?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糖尿病有遗传倾向,预防糖尿病需从饮食、运动、体重管理、定期检查、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 1.饮食:减少甜食摄入,控制碳水化合物总量,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比例。 2.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 3.体重管理:保持合理体重,避免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可通过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来控制体重。 4.定期检查:每年进行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 2 小时血糖等,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异常。 5.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减少压力,戒烟限酒。 总之,虽然有家族遗传因素,但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要重视健康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2025-01-10 04:41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糖尿病的预防可按照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3个不同水平进行。 一级预防:是指“未病先防”。对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合理的膳食结构,适当的体力劳动,避免超重、肥胖和过度紧张等,以降低诱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二级预防:是指及早发现糖耐量减低的患者,并对其采取有效的干预以阻断其发生和发展。糖耐量减低是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过渡阶段,糖耐量减低的干预治疗是预防的重要时段。一般通过行为干预和药物干预两个手段进行。 a、行为干预主要是指限制热量的摄入,降低饮食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糖化酶类的比例和纤维素的含量,以及增强体育锻炼,保持理想的体重。 b、药物干预有采用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以及胰岛素增敏药等。 二级预防还包括尽早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鉴别以临床初期酷似2型糖尿病表现的缓慢进展的1型糖尿病(即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要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以保护残存的胰岛β细胞,还有主张使用免疫干预治疗。 三级预防:是指“即病防变”,针对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延缓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a、积极进行糖尿病教育,提高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定期进行尿蛋白、血脂、眼底等检查,及时发现和诊断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以便及早干预。 b、认真控制和阻断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如长期严格控制血糖、维持正常血压、纠正脂代谢紊乱,保持理想体重,合理使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液稠度,抑制脂质过氧化。
2015-12-09 17:25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生活中怎样预防糖尿病首先精神不要太紧张,时刻保持好心情,遇事不要着急,不要生气。生活要有规律,保持生物钟正常。生物钟乱了,内分泌就紊乱,不改变坏的生活习惯,活神仙也救不了你。不要做夜猫子,最好不过10点就睡。遗传危险度:★★★★★糖尿病具有明显遗传易感性(尤其是临床上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家系研究发现,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的人群,其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家族史阴性人群。而父母都有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是普通人的15~20倍。而且现在我国儿童糖尿病患者已占全部糖尿病患者人数的5%,并且每年10%的速度上升. 防治原则诱发糖尿病的“外因”有热量摄取太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反过来,避免以上因素就可预防糖尿病。在饮食方面,应该做到粮食、肉蛋奶、蔬菜、水果的合理搭配,注意摄入量与消耗量平衡。常测体重,如果体重增加了,热量肯定摄入过量,这时就应检讨你的食谱并增加运动。预防措施:(1)防止和纠正肥胖。(2)避免高脂肪饮食。(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4)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5)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6)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7)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2015-12-09 16:01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进食要少食多餐.运动的选择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
2015-12-09 14:50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主要还是定期的复查血糖,其次就是饮食的控制。
2015-12-09 05:41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