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焦虑症复发该如何应对及用药时长?
大概要吃多少时候?我以前产后得过焦虑症我以前得产后焦虑症,那时害怕得精神病,天天吓得睡不着,一想到那种被医生关在笼子里的景象就害怕得睡不着,后来看了西医说是焦虑症吃了几次药就没吃,后来产后恢复上班慢慢又好了,后来由于工作压力焦虑复发,变成焦虑变老,特别是家庭聚会时晚上就开始焦虑,总是睡不好,焦虑到两眼发干,想到这件事就特别焦虑,越焦虑越憔悴,上班时一到午睡时也焦虑,哪怕睡着了起来也头疼,中午焦虑也影响晩上睡眠,人也越来越憔悴,我该怎么办?一想到我变憔悴就两眼发干,发紧,严重时全身紧张,太阳穴疼,心烦气燥,大动肝火,也影响胃口,要不要去看看西医呢?西药要吃多长时间,中药要吃多长时间?为什么一想到就神经反应这么大?心里知道可就是神经反应大?我该怎么办?越憔悴就越怕见人!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产后焦虑症复发令人困扰,应对方法包括心理调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等。治疗时长因人而异,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个人体质等多种因素影响。 1. 病情严重程度:若症状较轻,通过心理调适和短期药物治疗可能较快恢复;严重时则需要较长时间的综合治疗。 2. 治疗方法选择:西药如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等,通常需持续用药数月;中药调理如逍遥丸、归脾丸等,疗程相对较长。 3. 个人体质差异:对药物敏感、代谢快的,恢复可能较快;反之则慢。 4. 心理调节效果:积极进行心理疏导,能更好地促进恢复,缩短治疗时间。 5. 生活方式影响:保持良好作息、适当运动、合理饮食,有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总之,产后焦虑症复发需要综合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定期复诊,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025-01-10 05:00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建议最好采用中药配合心理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中药采用以调理情绪,醒脑开窍、疏肝涤痰、调理气血,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及平衡阴阳作用的汤药治疗。中药副作用小、标本兼治。同时配合心理治疗从根本上治疗疾病,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只有去除心理因素,才能达到根治。
2015-12-10 21:00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您好,在医师的指导下安全用药,坚持正规的治疗,焦虑症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要对治疗有信心,另外要做好自我调整工作,配合治疗,脑力疲劳、精神紧张,或压力过大等都会导致焦虑症的发生。合理调整自己的压力,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西药治疗一控制症状为主,治标不治本,长期服用对肝肾肠胃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且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可以多了解一些中药疗法,建议中药调理,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养心安神,调理脏腑阴阳平衡。尽快解决疾病困扰。祝早日康复。
2015-12-10 11:09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正常来说阿普唑仑主要是管睡眠方面的,精神焦虑不是对症治疗,精神焦虑应该太选择一下抗焦虑的药物,一般来说,抗抑郁的药物是主要为了改善病人的抑郁情绪,对强迫症,焦虑症,也很有效果的。看焦虑应该选用三环素累的药物,比如氯丙嗪等有激活作用的药物,现在的阿普唑仑就停了把,要不老是这么吃,对情绪也是一直影响
2015-12-10 09:45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焦虑症有哪些临床表现?患者表现焦虑、恐慌和紧张情绪,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常坐卧不宁,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有恐惧情绪,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不稳定现象,如入睡困难、做恶梦,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红,易出汗,四肢发冷,手指发麻,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腹泻,尿频,月经不调,性欲缺乏等。有些患者为上述躯体不适感而焦虑不安。常自扪脉搏是否增快,心跳是否停止,呼吸是否还有,皮肤颜色是否已经改变,为此而情绪紧张。检查时患者焦虑,双眉紧锁,肌张力增加,反射活跃,常伴有不安的动作,如不断的眨眼,敲打手指或捶手顿足等。 所谓焦虑性歇斯底里,见于部分焦虑症患者,可有阵发性恐惧发作,表现心情极度紧张恐惧,心慌,呼吸困难,喉部有窒息感,出冷汗,全身颤抖以及晕眩和飘浮不稳感等。患者往往认为这是一种濒死的感觉,它与歇斯底里的区别,在于发作间期仍有上述焦虑,紧张情绪存在。焦虑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病得心医,药物治标不治本,而且有依赖性与副作用,建议您向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来调整,以免影响您的生活
2015-12-10 07:23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