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是什么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该病常在新生儿生后的第4~6天发病,故又名“四六风”;因破伤风杆菌入侵途径是脐部,又称为“脐风”,又因为牙关紧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故有人又称它为“锁口风”。在推行新法接生前,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极高,目前,在许多地区新生儿破伤风已经消灭,但在农村的少数地区及边远地区和山区,由于在家分娩,还采用旧法接生,使新生儿破伤风仍有发生。 破伤风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在土壤中可以存活数年,接生时所使用的剪刀、敷料等用具必须煮沸1小时或在高压蒸汽中蒸5分钟才能消灭破伤风杆菌,因此,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剪刀、线绳结扎脐带或接生者的手未消毒,破伤风杆菌都会通过脐带侵入体内;如在已坏死的脐带上盖未消毒的棉花或包布,破伤风杆菌容易在坏死的脐带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进入体内而发病。破伤风外毒素传至脊髓及脑干,与神经组织结合引起全身肌肉痉挛。 新生儿在感染破伤风杆菌后3~14天开始发病,以4~7天间发病最多,而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首先出现的症状是牙关紧闭,母亲发现新生儿口不能张大,喂奶时不易塞进奶头,吸乳困难,以后逐渐发展到四肢及全身肌肉痉挛,呈角弓反张状,一经刺激即可引起痉挛发作;引起呼吸肌痉挛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等;容易并发肺炎、脱水和败血症等,病死率极高。 此病重在预防,尤其在农村,应大力宣传预防破伤风的知识,大力推广住院分娩或新法接生,接生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作好脐带的消毒包扎,在急产或来不及消毒进行接产时,亦应将剪刀用火烧红冷却后断脐,结扎脐带的线可用碘酒浸泡后再用,将脐带残端多留数厘米,并尽快送孩子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等,进行进一步处理,以防止破伤风的发生。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新生儿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疾病,由破伤风杆菌引起。发病机制涉及细菌侵入、毒素产生与传播等。预防措施包括宣传知识、推广新法接生、严格无菌操作等。 1.发病机制:破伤风杆菌存在于土壤,通过未消毒用具或手经脐带侵入新生儿体内,在坏死脐带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传至脊髓和脑干,与神经组织结合致肌肉痉挛。 2.预防宣传:大力宣传破伤风预防知识,让人们了解其危害和预防重要性。 3.新法接生:推广住院分娩或新法接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4.脐带处理:接生时做好脐带消毒包扎,如急产,用火烧红剪刀冷却后断脐,结扎脐带的线用碘酒浸泡。 5.后续处理:将脐带残端多留数厘米,尽快送医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总之,了解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机制有助于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风险,保障新生儿健康。
2025-01-10 03:23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要生产的,去医院就会好一些,这样安全因为不是谁都可以顺产的,剖腹产需要在医院才能做得了所以去医院就可以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
2015-12-11 08:46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您好:现在医疗卫生条件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只要去正规的医院进行分娩不会导致新生儿破伤风的。建议您完全不必过度紧张的,现在正规的医院基本上没有新生儿破伤风出现的,只要严密消毒,正确处理脐带,完全可以避免新生儿发病的,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您带来帮助。
2015-12-10 16:36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目前新生儿娩出后需常规注射百白破三联菌苗,对于新生儿破伤风有很好的免疫作用。
2015-12-10 15:30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你好:新生儿破伤风是在新生儿出生的时候用了没有消毒的剪刀断脐引起的破伤风杆菌的感染而引起的。预防新生儿破伤风必须要住院分娩,采用新法(消毒)接生。你好:我们国家为了保证母婴的安全,一直在提倡新法接生,解放后培养了许多的新法接生员。近年来实行了母婴保健法,要求分娩必须住院,全部实行新法(消毒)接生,所以我国已经消灭了新生儿破伤风,也减少了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
2015-12-10 14:04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