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障性贫血的治疗
医生您好,我老公于2003年11月查出了慢性再障,经过一年的治疗,主要吃康力龙,再障生血片后,红细胞达到3.8,白细胞2.5,血红蛋白120,血小板45,之后又吃了近2年的药,红细胞变为3.0左右,白细胞变为3.0左右,血红蛋白110左右,血小板几乎没长,后来停了近1年的药,现在又开始单纯吃中药,1个月后检查,红细胞3.5,白细胞3.5,血红蛋白110,血小板33。再障性贫血的治疗如何?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回答6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再障性贫血的治疗。症状就是贫血啦,这个就不赘述了,慢性再障一般治疗周期都在四年左右。再障费用.就我而言,现在已经花了有15万左右了吧,当然采取的都是一些保守治疗。我06年确诊为慢性再障,期间到处求医问药,期间也曾多次输血。但是效果都不理想,直到去年,我依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终于找到一个真正有效的方子;黄鼠狼,去尿筋,(就是很臊的那部分),保留内脏,等风干的差不多了,用新小瓦(就是以前盖房子用的蓝色的瓦)在火上焙干,用药碾子碾碎,就可以了.口服,每次一匙左右,日后可加量。再配以以下几种药,很快就能见"
2015-12-12 05:30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再生障碍性贫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侧柱、后柱萎缩,病程缓慢;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理变化主要为红骨髓的脂肪化,也就是说原来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被脂肪所取代,取代的数量越大则贫血越严重。根据起病缓急、病情轻重、骨髓破坏程度和转归等,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在我国经部分地区调查,每10万人中有1.87~2.1人发病,与日本报道的发病率相近。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急性型与慢性型病例的比例为1∶4.6。再生障碍性贫血似属中医学“虚劳”、“虚损”及“血证”的范畴。以往认为是不治之症,经过40多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实践,对其预后已有改观。据调查,平均死亡年龄延长,病死率下降,患病率增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住房要通风。忌服合霉素、氯霉素、磺胺类、退热止痛片等抑制骨髓的药物。
2015-12-12 02:26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再障性贫血的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系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碍,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代以脂肪髓造血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再障的发病可能与药物,化学毒物,电离辐射,病毒感染,免疫因素等有关,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支持疗法和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各种措施.慢性型一般以雄激素为主,辅以其他综合治疗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满意疗效,不少病例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但血小板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临床无出血表现,可恢复轻工作急性型预后差,上述治疗常无效,诊断一旦确立宜及早选用骨髓移植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治疗.慢性再障主要治
2015-12-12 01:23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继续药物治疗没有太好的办法
2015-12-11 13:19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它们有本质的区别。再障是造血系统造血功能停滞或降低,表现各种血细胞都减少,治疗方法主要是激素和中医中药,治根的方法是骨髓移植,但成功率不高。再障分为急性和慢性的。急性再障起病急,病程快,短期死亡率几乎到了80%以上。慢性再障病情进程慢,患者可以病存活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白血病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号称“血癌”。它是以早期的、不能向成熟分化的幼稚的造血干细胞大量累积而发病的。这就是它和再障的本质区别。再障是造血系统衰竭,白血病是造血系统极度活跃,产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
2015-12-11 12:37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不良(低下)性贫血,又称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d hypoplastic anemia)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将无原因可查者称为原发性再障,有病因可查者称为继发性再障。据国内统计前者占再障病例的70%~80%,后者约占12%~30%。国外报道各占50%左右。另有一些再障(如Fanconi综合征和暂时性骨髓抑制)的病程和预后均不同于慢性继发性再障。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我国发病不多,每年0.74/10万人口,其中每年有0.14/10万人口为重型再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