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Barrett 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内镜下拟诊 Barrett 食管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如食管黏膜形态、颜色改变、化生上皮长度、是否存在肠化生等。 1. 食管黏膜形态:观察黏膜是否粗糙、颗粒状、结节状等。 2. 颜色改变:注意有无橘红色、红色等异常色泽。 3. 化生上皮长度:短段或长段化生在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4. 肠化生:若存在肠化生,有助于诊断。 5. 其他特征:如是否有溃疡、狭窄等。 总之,内镜下拟诊 Barrett 食管需要内镜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综合判断上述多种因素。患者若有反流性食管炎病史,更应警惕 Barrett 食管的可能。一旦怀疑,需进一步做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2025-01-14 01:15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BE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1.按内镜下形态分类:分为全周型,舌型和岛状型.齿线上橘红色粘膜岛-是指岛状的橘红色粘膜出现在淡红色或白色的食管粘膜区,粘膜岛与齿状线不相连;相连的是全周型及舌型.2.不可以拟诊Barreet食管.个人认为:当齿状线超过胃食管交界0.5cm时,可以考虑.因为当患者恶心明显时可见到胃食管交界及齿状线上移.目前我国对此疾病的诊断关于是否必须有病理还没有明确(我以前的老观念,不知现在是否改变).3.取病理应当在橘红色粘膜处,尤其是局部不平,有绒毛感的区域.常规从胃食管结合部开始向上以2cm的间隔分别在4个象限取活检,对疑有BE癌变者应每隔1cm进行4个象限取活检.病理主要是看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如果没有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即使有Barrett食管那也没有什么可怕的.这可能也是国际上关于诊断该疾病是否需要病理检查的原因吧.4.按化生的柱状上皮长度可分为长段型及短段型.5.齿状线上移叫—Barreet食管,胃食管交界上移叫—食管裂孔疝.6.齿状线,胃食管交界及膈食管裂孔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三线合一.感觉你操作时充气较多,因此对于Barrett判断有影响.应当是在最小充气状态下观察.老脑筋对待事物,谬误之处请多多指教,不要拍砖.我心理承受能力有限.
2015-12-13 20:06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可以诊断,Barreet食管内镜下表现为分红的食管粘膜出现胃粘膜的橘红色,Barreet食管发生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基础上.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及长期维持治疗
2015-12-13 16:2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Barrtt食管是食管远端粘膜的鳞状上皮被化生的腺上皮所替代.这种化生的腺上皮可呈异形增生进而可形成腺癌.癌变率可达10%.一般认为Barrtt食管发生腺癌的危险性与其病灶的大小有关,2cm以上的Barrtt粘膜癌变的发生率较对照人群高30~40倍.胃食管返流是Barrtt食管的主要原因.约有10%~20%的胃食管返流患者发生Barrtt食管.
2015-12-13 10:34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Barre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换的一种病理现象.抗酸,抗反流为主要治疗手段,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及胃肠动力药吗丁啉或西沙比利.纠正反流后部分Barret上皮可逆转鳞状上皮,内科抗反流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内科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内镜随访观察治疗后效果,一旦逆转可降低癌变危险.
2015-12-13 06:07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