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天冷血压波动,如何加药?
我是原发性高血压,特点是晚间清早较高。目前用药:晚8时一颗施慧达,每天加服两颗卡托普利。现在天气凉了,需加药,请问医生,应当加甚么药?怎样加?谢谢前段时间气温较高,收缩压在130以下,舒张压在80以下.这几天天气转凉后,收缩压在140-155,舒张压在85左右.我想每天加服一次硝苯地平缓释片,行吗?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天气变冷时血压出现波动,需要调整用药。这涉及血压变化原因、药物作用机制、个体差异、用药安全性及医生建议等。 1.血压变化原因:天气寒冷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脏负荷加大,从而影响血压。 2.药物作用机制:施慧达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卡托普利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硝苯地平缓释片则能持久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 3.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有的可能对某种药物更敏感,有的可能需要联合用药。 4.用药安全性:加药时要注意可能的不良反应,如硝苯地平缓释片可能引起头痛、下肢水肿等。 5.医生建议:患者不应自行加药,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血压情况、基础疾病、肝肾功能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能会调整现有药物剂量,或增加如厄贝沙坦、缬沙坦、吲达帕胺等药物。 总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天气变化时血压波动,应及时寻求医生帮助,切勿自行增减药物,以确保血压控制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25-01-14 01:58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你好, 你的情况在加硝苯地平缓释片,是可以的,建议最好听听临床医生的意见
2015-12-14 05:5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高血压的病情错综复杂,发病率高,病程较长,并发症多,及早防止则愈后良好。高血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发病原因是先天性颈动脉过长而扭曲,颅底动脉发育畸形,体循环动脉血压长期过高,形成独立的高血压病。症状型高血压是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刺激,情绪波动,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肾上腺髓质分泌增高,引起小动脉收缩,痉挛,硬化,导致管腔狭窄,血压持续升高。治原发性高血压处方:首乌50克,石决明25克,珍珠母20克,菊花、钩藤各15克。用法:水煎,日1剂,服2次。疗效:服药15~60天,有效率达98.6药枕疗法:处方:野菊花、淡竹叶各500克,川芎、桑叶各200克,生石膏100克,白芍、丹皮、蔓荆子、青木香各50克,磁石、蚕砂各30克。用法:除花、叶药外,均研碎拌匀,装枕心内,经常翻晒,1个月换药一次。疗效:经常枕用,有稳定血压之效
2015-12-14 01:3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中医常规治疗高血压.血压的测定大约始于1910年前后,因此历史上中医学没有高血压的概念。有人统计,213例高血压患者,出现头晕的205例,占总数的95.8%,眼睛花的79例,占37.1%,头痛的124例,占58.2%,头胀的81例,占38%。因此,高血压一般可归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的范畴。而中医认为眩晕、头痛的发病与体质因素、情志因素和生活失调等有密切的关系,而以体质和情志关系更为重要。常规治疗:1、肝阳上亢者:眩晕耳鸣,头痛且胀,头重脚轻,可因烦劳或恼怒而加剧,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口苦,舌红,苔黄。 治法:以平肝潜阳为主,多用天麻钩藤饮(石决明钩藤杜仲 天麻黄芩川牛膝栀子益母草夜交藤朱茯神)。2、痰浊犯头者: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体多肥胖,舌淡胖,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主祛痰化浊。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制半夏白术天麻 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3、瘀阻脑络者:头晕、头痛如刺或固定不移,面色晦暗,舌有斑点,脉弦涩。 治法:主活血化瘀通络。可用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花 老葱生姜红枣麝香黄酒)。
2015-12-13 21:37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你好这个血压建议积极进行平时的饮食调理。以低盐为主。
2015-12-13 18:22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 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不同地区、种族及年龄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不同。工业化国家较发展中国家高,同一国家不同种族之间也有差异,例如美国黑人的高血压约为白人的两倍。血压水平随年龄而增高,尤其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人较为常见。5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的三次普查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1959年为5.11%,1979年为 7.73qb.1991年为11.88%,呈明显上升趋势,推算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一亿人,但与西方国家相比(平均15%~20%),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仍较低。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还显示,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患病率较高。男女两性高血压患病率差别不大,青年期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年后女性稍高于男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