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胃火及湿热的产生与饮食、情志、环境、体质、生活习惯等有关。要避免胃火及湿热,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合理饮食、调节情志、改善环境、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 1. 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甜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糖果等。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 2. 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焦虑、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以防肝气郁结化火。 3. 改善环境:避免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中,注意室内通风透气。 4. 增强体质:适当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代谢能力,促进体内湿热的排出。 5. 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减少对脾胃的损伤。 总之,预防胃火及湿热的产生需要综合调理,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才能有效避免其发生。
2025-01-14 15:13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要明白湿热,先应了解什么叫湿,什么叫热。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则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因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2015-12-15 16:14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内热? 内火(热)是和内寒相反的一类由于人体新陈代谢过于旺盛、产热过多所导致的疾病。产热的绝对过多引起的“内(热)”,也叫“实火(热)” 。引起“实火(热)”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莫过于元阳的运动、温煦作用过于亢进,从而导致人体各组织器官新陈代谢活动过于旺盛,产生各种症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