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疟疾菌入脑即脑型疟疾,症状多样,包括高热、头痛、抽搐、昏迷等。头疼一下不一定是,但也不能完全排除。脑型疟疾是疟疾中较严重的类型,其发生与疟原虫感染、人体免疫反应等有关。 1. 症状表现:高热常超过 40℃,头痛剧烈,可能伴有恶心、呕吐。 2. 神经系统异常:出现抽搐、昏迷、谵妄、肢体瘫痪等。 3. 病情进展:若不及时治疗,可迅速恶化,危及生命。 4. 诊断方法:通过血涂片检查疟原虫、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等明确诊断。 5. 治疗手段:使用青蒿琥酯、蒿甲醚、氯喹等药物治疗,同时进行脱水降颅压、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 总之,仅头疼一下不能确诊脑型疟疾,但如有疟疾感染史或疫区接触史,出现头痛等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2025-01-16 01:34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你好,目前疟疾是有明显的区域性,在我国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建议,目前出现一过性头痛,可能是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可以吃一些改善循环的药物比如银杏叶片等,祝你健康。
2015-12-16 15:16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疟疾又名打摆子,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污染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及贫血和脾大为特点.因原虫株,感染程度,免疫状况和机体反应性等差异,临床症状和发作规律表现不一.病因(一)传染源:疟疾病人及带虫者是疟疾的传染源.(二)传播途径:疟疾的自然传播媒介是按蚊.(三)人群易感性:人对疟疾普遍易感.症状潜伏期: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一)间日疟:多急起,复发者尤然.初次感染者常有前驱症状,如乏力,倦怠,打呵欠;头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或腹泻;不规则低热.一般持续2~3天,长者一周.随后转为典型发作.分为三期.1.发冷期: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2.发热期: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紫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3.出汗期: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约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二)三日疟:发作与间日疟相似,但为三日发作一次,发作多在早晨,持续4~6小时.脾大贫血较轻,但复发率高,且常有蛋白尿,尤其儿童感染,可形成疟疾肾病.三日疟易混合感染,此刻病情重很难自愈.检查1.血象: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多次发作后下降,恶性疟尤重;白细胞总数初发时可稍增,后正常或稍低,白细胞分类单核细胞常增多,并见吞噬有疟色素颗粒.2.疟原虫检查.(1)血液涂片(溥片可厚片)染色查疟原虫.(2)骨髓涂片染色查疟原虫,阳性率较血片高.3.血清学检查,阳性率可达90%.治疗(一)基础治疗.(二)病原治疗.病原治疗的目的是既要杀灭红内期的疟原虫以控制发作,又要杀灭红外期的疟原虫以防止复发,并要杀灭配子体以防止传播.1.控制发作.(1)氯喹,是目前控制发作的首选药.(2)其它新药:磷酸咯啶,磷酸咯萘啶.2.恶性疟原虫的抗药性.氯喹.对有抗性者应选用甲氯喹,青蒿素或联合用药.3.防止复发和传播.磷酸伯氨喹啉(简称伯喹):本品能杀灭红细胞外期原虫及配子体,故可防止复发和传播.
2015-12-16 14:07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疟疾的特征:一是有明显的间隔周期,二是每个周期都有明显的阶段性,表现为发冷,发热,出汗三个阶段
2015-12-16 13:59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头痛常和血管,神经,肌肉,颅内压,还有个人因素有关系。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引起,比如感冒,感染等等。和脊椎也是有关系的。:一般的治疗,除了服用止痛药外,就是要治疗原发病了。
2015-12-16 12:16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