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并压迫神经出现多种症状如何应对?
出现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的征象,可因颈神经根受压出现后颈部疼痛及强迫头位。向后生长压迫小脑脚或其腹侧时可出现眼震、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肌张力降低等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颅内压增高并压迫神经出现头痛、呕吐、视盘水肿、后颈部疼痛、强迫头位、眼震、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肌张力降低等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颅脑损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颅内感染、脑积水等。 1.颅脑损伤:如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可导致颅内压增高。治疗常包括手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等。 2.颅内肿瘤:良性或恶性肿瘤占位会引发相关症状。治疗方式取决于肿瘤性质、位置和大小,可能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3.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等,影响颅内血液循环。治疗重点在于改善脑循环、控制血压等。 4.颅内感染:细菌、病毒或真菌等感染可致。需使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如头孢曲松、阿昔洛韦、氟康唑等。 5.脑积水: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治疗方法有脑室分流术等。 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头颅 CT、磁共振成像等,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2025-02-14 03:1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有两类。一类由神经系统的间质细胞(即胶质细胞)形成称为胶质瘤;另一类由神经系统的实质细胞(即神经元)形成,没有概括名称由于从病原学和形态学上现在还不能将这两类肿瘤完全区别,而胶质瘤常见的多,所以将神经元肿瘤包括在胶质瘤中。神经上皮起源的肿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44%。室管膜瘤发生于脑室的室管膜细胞。颅后窝室管膜瘤——图2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手段。因肿瘤多与脑干和后组脑神经粘连,使手术全切除率降低,术中加强神经电生理监测将有利于更完全切除肿瘤,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对于自四脑室底长出的肿瘤不必勉强全切,可残留一薄层肿瘤组织在四室底,以免损伤面丘和脑干但手术务必使脑脊液梗阻恢复通畅。室管膜瘤对放疗中度敏感应对残余肿瘤和全脑、椎管实行放疗。而且为了防止原发灶外的种植转移的发生,对无转移的间变型肿瘤也应行预防性全脑脊髓放射治疗。室管膜瘤较髓母细胞瘤化疗敏感性更差,大剂量化疗也不能产生显著疗效。但也有学者认为化疗能使残余肿瘤增殖受到抑制,在二次手术时易从脑干和脑神经处进行剥离。
2015-12-19 07:27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室管膜瘤发生于脑室的室管膜细胞,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5%~10%。好发于后颅窝,约60%5岁以下儿童多见。瘤体多位于脑室内,少数在脑室旁组织内,呈缓慢、浸润性生长。瘤细胞亦可脱落于蛛网膜下腔产生播散性种植。为了防止原发灶外的种植转移的发生,对无转移的间变型肿瘤也应行预防性全脑脊髓放射治疗。室管膜瘤较髓母细胞瘤化疗敏感性更差,大剂量化疗也不能产生显著疗效。
2015-12-19 03:18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是因颅腔内容物(脑、脑脊液、脑血容量)的体积增加或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因素引起的以颅内压力升高为特征的综合征,在神经科及其他各科临床上甚为多见,严重时可导致脑疝而危及生命。成人恶性颅内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儿童则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颅内转移瘤的发病率为颅内肿瘤的6%~10%。 颅内压是指颅腔内的压力。正常人的颅内压力是指水平侧卧位时经腰椎穿剌测得的压力。其正常值成人为0.78一1.76kPa(80一180mmH2O),儿童为0.49一O.98kPa(50-100mmH2O),如压力超过1,96kPa(200mmH2O)时。即为颅内压增高(intractanial hypertension)或称颅压增高综合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