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前房短易患青光眼,概率多大及注意事项
最近去医院检查眼睛,但医生说你的眼睛结构前房短,容易得青光眼,这是什么意思,得青光眼概率有多大,我应该注意什么?恳请专家给我解释一下。目前一般情况:容易疲劳辅助检查:眼压16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眼睛前房短意味着眼球内部的结构存在一定异常,增加了青光眼的发病风险。青光眼的发病概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遗传、年龄、用眼习惯等。患者应注意定期检查、改善用眼习惯、避免情绪波动、控制眼压、预防眼部损伤等。 1. 定期检查:建议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眼压测量、视野检查、视神经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青光眼的迹象。 2. 改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隔一段时间远眺放松眼睛。不要在昏暗环境中长时间用眼。 3. 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波动可能导致眼压升高。 4. 控制眼压:可通过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噻吗洛尔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等,但需遵医嘱。 5. 预防眼部损伤:避免剧烈运动或碰撞,防止眼部受伤。 总之,眼睛前房短虽然增加了青光眼的患病风险,但通过注意上述事项,积极预防和监测,能有效降低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
2025-02-13 13:48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眼球是一个直径大约23mm的球状体,是人观察客观事物的视觉器官.眼睛主要由屈光调节系统和视觉感受系统组成.眼睛就如同一部全自动照相机,由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和睫状肌等组成的屈光系统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起聚焦成像的作用.眼内的视网膜和大脑的视觉皮质中枢等则相当于照相机的感光底片和电脑控制系统,能够接收外界光信号并成像.
2015-12-19 14:08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眼球的前房和后房充满着一种稀薄的液体,即房水。房水在后房产生,通过瞳孔进入前房,然后经过外引流通道出眼。前房太浅就会影响到房水的流通,也就是导致青光眼的原因,具体几率不好说,你的眼压不是很高,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至于眼疲劳的症状,你应该采用中医治疗,经常采用针灸或者中药条理
2015-12-19 13:26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一方面是泪液的分泌量太多,除了精神受到刺激和异物等的反射刺激外,由于某些药物的作用,如胆碱能药物和抗胆碱酯酶剂等;或某些眼病,如青光眼,眼睑,结膜,虹膜等疾病;或三叉神经,面神经受到刺激,都会使眼泪的分泌过量,来不及蒸发或排泄,导致流泪不止.另一方面是眼泪的排泄系统出了故障,如泪小点位置异常,狭窄,闭锁或缺如,泪小管至鼻泪管狭窄,堵塞,或泪道功能不全等,都可导致泪液无法下泄,造成经常流泪,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迎风流泪,在寒冷气候下症状加重,甚至不分春夏秋冬,室内室外经常流泪.所以如果出现流泪不止,还是应仔细诊断一下,找出问题之所在,好对症治疗.眼睛迎风流泪由于下眼睑皮肤松弛,眨动眼睛时,输匝肌无足够力量压迫泪囊,不能将眼泪送入鼻腔所致.不是由于泪道堵塞或泪点外翻的原因.眼睛迎风流泪可分为冷泪和热泪两种类型.1.冷泪:眼睛不发红,经常流泪,迎风时更甚,眼泪清稀,如不治疗,时间久了,会使眼睛昏暗,辨不清颜色.2.热泪:眼睛红肿疼痛,怕见光,眼泪黏浊,多与其他眼病并发.1.泪点外翻.下泪点离开眼球,眼泪不能流入下泪点,因此发生流泪症状.2.泪点狭窄或闭塞.因睑缘炎,烧伤,其他外伤或睫毛进入泪小管引起.也有先天性的症状.3.泪小管狭窄或闭塞.多因砂眼感染后的瘢痕组织,结石或睫毛进入而发病.诊断时的典型症状:1.迎风流泪.单眼或双眼,当气温下降或有冷风刺激时,眼泪很快流出,伴有发痒和眼睛发涩的感觉.2.经常流泪.眼睛在没有刺激的情况下常常流泪,眼泪稀清,没有痛感也不红肿.
2015-12-19 11:14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常常流泪,干涩,眼球微疼,重影,都是视觉疲劳的症状.如果还处于发育的年龄,这就是近视的前兆.成年后,眼球停止发育,近视一般不会出现和加深.注意休息,多做眼保健操可以缓解症状,经常参加户外运动你会发现眼睛轻松下来的,用电脑时多主动眨眼以促进泪液分泌和泪膜完整,每近距离用眼超过半小时要抬头望远一会儿或者站起来走走.
2015-12-19 06:12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