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屁股上长包且伴有白头和疼痛,可能是由毛囊炎、疖肿、皮脂腺囊肿感染、肛周脓肿、痤疮等原因引起。 1.毛囊炎:多由细菌感染毛囊引起,局部毛囊出现红肿、疼痛,严重时会有脓头。 2.疖肿:是毛囊深部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疼痛明显,脓头较大。 3.皮脂腺囊肿感染: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逐渐淤积形成囊肿,感染后会出现红肿、疼痛和白头。 4.肛周脓肿:多由肛腺感染引起,在肛门周围形成脓肿,疼痛剧烈,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5.痤疮:若臀部皮肤油脂分泌旺盛,加上久坐、衣物摩擦等,可能导致痤疮,出现白头和疼痛。 总之,屁股上长包且疼痛有白头的原因较多。建议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挤压。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或肛肠科就诊,明确诊断后进行相应治疗。
2025-02-13 01:35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疖子,夏天尤其多见,俗称“暑疖”。中医认为是毒侵入皮肤而发病,属于疮疡热证,所以又称“热疖”。细小如钉而反应较重的疖子,则称为“疔疮”。疖子随处都可发生,以头、面、颈、背、臀等处最为多见;疔疮主要见于颜面及手指、足趾。疖子初起时如黄豆大或梅子大,发红,发热,又肿又痛,逐渐向四周扩大。数天后,在中央出现一个黄白色的小脓头,溃破出脓后就逐渐愈合。但是往往这里好了那里又发,顽固难愈;特别是当病人正气虚弱,或挤压疖子,还会引起“疮疡内陷”,“疔毒走黄”,也就是败血症。所以,不能忽视对疖子的预防和治疗。预防疖子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否则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肤腺及皮下组织,就会化脓而发病。用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绿豆衣各12克、甘草6克,煎水代茶饮用,也有助于预防疖子的发生。在暑天也可以少量服用六神丸。一旦发生疖子,宜内外兼治。内服清热解毒中药,可用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马齿苋各15克水煎服用。外敷清热解毒中药,可用新鲜马齿苋60克,或用蒲公英60克,或用败酱草60克,或用芙蓉花嫩叶60克,加少许食盐,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2~4次,对尚未化脓的效果较好。已经化脓的,须疖肿成熟溃破,脓液流出,才能逐渐愈合,也可以:1.涂药,待它自然消失,可恢复原样;2.用针挑破,挤去脓血,不过会留下疤痕。
2015-12-20 0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