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到底有哪些好处?
你好,6月14日献血日要到了,我准备再去献次血,以前都是单位组织献血,后感觉有点虚,献血肯定有付出,但是感觉没什么好的影响,献血后就郁闷了,我每次都响应献血,请问献血的好处是什么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献血的好处主要有促进血液更新、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帮助他人、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免费享受用血政策等。 1.促进血液更新:定期献血可刺激骨髓造血,促进新鲜血液生成,使血液更具活力。 2.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适当献血能减少血液中的铁含量,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3.帮助他人:所献血液能用于救治急需输血的患者,挽救生命。 4.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刺激骨髓保持旺盛的造血状态,增强造血机能。 5.免费享受用血政策: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在需要用血时,可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总之,献血不仅对个人健康有益,还能为社会贡献力量,是一项充满爱心和意义的行为。
2025-02-17 02:3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定期献血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关专家对反复献血组2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22例的血流变学各项均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反复献血组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而尤以红细胞压积最为明显,提示反复献血组的血液粘滞性下降;而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正常值高,提示脑梗塞患者存在着高粘血症。因此,反复一定量的献血会使血液粘滞性下降,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意义。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反馈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经常献血可降低血脂。人们由于体力活动减少和生活水平提高,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好多人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附着在人的血管壁上,最后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形成心脑血管病。而经常献血,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下降,也就减轻了动脉硬化的隐患。可预防心脏病。科学研究证实,从不献血者比经常献血者的心脏病发病率竟要高出2倍之多。专家们对此解释说,血液中过剩的铁和铜都会起到加剧血中脂肪氧化的作用,而血脂氧化恰恰是导致心脏病的重要因素,而适量献血恰恰可使血液中的含铁量大为降低。因此,适量献血对部分健康成年人(特别是男性成年人),有意想不到的预防心脏病之效。可减少癌症发生率。铁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但过高又绝非好事。那么,人类如何排出过多的铁质以减少罹患癌症的几率呢?医学专家认为,惟一的方法是通过流血排除过多铁质。因而鼓励体内铁质含量过高的人可以定期献血,这样,对人对己都有好处。适量献血有益长寿。科学献血,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时期一样旺盛的造血状态,收到延年益寿的效果。据报道,有人对66岁以上的332名曾献血者与同样条件的399名未曾献血者作了比较,结果曾献血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未曾献血者,献血总量较多的存活年龄更长。献血应注意哪些事项据科学测定,成年健康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所失去的血细胞在30天内就能得到全部补充。因此,只要遵守科学献血原则,所有顾虑都可丢掉。●献血前一天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放松心情。●献血前应把手臂特别是肘部采血部位清洗干净。●献血前两餐以素食为主。●献血后观察5~10分钟再离开采血室
2015-12-21 10:00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献血者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为自身的健康进行了“投资”。定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份,可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后,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2015-12-21 0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