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生理因素、感染、血液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影响等。 1. 生理因素: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等生理状态可能导致血小板分布宽度暂时偏高,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 2. 感染: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如肺炎、流感等,可能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此时需针对感染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或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 3. 血液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会影响血小板生成和分布,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可能包括激素治疗(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 4.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抗体可能破坏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分布宽度异常。治疗以控制原发病为主,常用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免疫调节剂(如羟氯喹)等。 5.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肝素、阿司匹林等,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导致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一般停药后可逐渐恢复。 如果体检发现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不必过于紧张,但也不能忽视。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如有其他异常症状或指标变化,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血液科就诊,以便明确原因,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2025-02-16 14:21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血小板分布宽度表示的是血小板体积的一致性,增高表示血小板体积大小的跨度大于正常.如果血小板数量正常,功能正常,那血小板分布宽度增高是没有临床意义的,无需处理.
2015-12-21 19:38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distributionwidth,PDW)是反映血液内血小板容积变异的参数,以测得的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PDW在正常范围内表明血小板体积均一性高. 0.155~0.18(15.5%~18.0%). PDW增高表明血小板体积大小相差悬殊.血小板分布宽度增多,提示血小板体积大小不均,个体间相差悬殊;血小板分布宽度减少,提示血小板减少.检查介绍,血小板分布宽度是反映血液内血小板比容变异的参数,血小板分布宽度若在正常范围内提示血小板比容均一性.
2015-12-21 16:24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