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心理和行为异常如何改善
问题描述:从小与外婆妈妈生活,基本没和爸爸接触,自理能力极差,学习一直被动,小学成绩中上,去年九月上初二,国庆后不肯再去上学,发脾气时掰眼镜,摔东西,打亲人,还要跳楼,到脑科医院看,服用维思通和丙戊酸钠半年多改进不大,体重增加三十斤,现近二百斤,整日玩电脑,对未来没想法,觉得现在蛮快活,很幼稚,也不愿意接受心理疏导,爸爸性格怪癖,妈妈暴躁,但又溺爱,从小成长环境不好,孩子正在青春期,对性的问题说无聊话,感觉像少一窍,道理讲不通,我们很着急,不知该怎么办为好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青春期孩子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可能与家庭环境、自身性格、疾病、社交状况、教育方式等有关。 1.家庭环境:孩子成长在父母性格有缺陷且溺爱、缺乏父爱的环境中,这可能导致其心理失衡和行为偏差。应营造和谐、平等、有爱的家庭氛围。 2.自身性格:孩子性格可能存在脆弱、敏感等特点,需引导其学会情绪管理和应对挫折。 3.疾病因素:服用维思通和丙戊酸钠效果不佳,可能需要重新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如考虑使用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等药物。 4.社交状况:与外界接触少,社交能力弱,应鼓励其参与集体活动,拓展社交圈。 5.教育方式:过去被动式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孩子自主发展,应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孩子的情况较为复杂,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干预和调整。家长要有耐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025-02-18 16:35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你好:现在就要积极的治疗。1、一般治疗:多吃蔬菜、水果、玉米、大豆等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取量,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加强锻炼。2、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肛周疾病等。3、药物治疗:交替使用各种泻药,并避免用强烈的泻药。酌情使用容积泻剂、润滑性泻剂(如石蜡油)、高渗性泻剂(乳果糖、山梨醇等)、刺激性泻剂(蓖麻油、蒽醌类药物)。怀孕后半期,由于渐长的胎儿压迫肠胃消化道,造成肠子的蠕动减慢,加上安胎卧床休息,缺乏运动,所以更容易发生便秘。便秘是可以预防的,方法有: 1.养成每天固定时间上厕所的习惯。 2.保持愉快的心情。 3.摄取足够的水分。 4.采高纤维饮食(指每日粗纤维13g)。 富含纤维质的食物包括:未加工的豆类,如黄豆、红豆、绿豆、芹菜、竹笋、桃子、黑枣等蔬果;全谷类及其制品,如燕麦、玉米、糙米、全麦面包。 避免便秘的食物: 1.奶类及其制品-各式奶类及其制品。 2.肉类、蛋类、油脂类-皆可。 3.豆类-未加工的豆类,如黄豆及其制品、绿豆、红豆等。 4.蔬菜类-粗纤维多的蔬菜,如竹笋、芹菜等;蔬菜的梗、茎;未烹调的蔬菜。 5.水果类-未过滤的果汁;含高纤维的水果,如梨、哈密瓜、桃子、苹果、枣子、黑枣等。 6.五谷根茎类-全谷类及其制品,如米糠、糙米、麦麸、燕麦、玉米、全麦面包、黑面包、麸皮面包等。
2015-12-25 11:4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多次蜂蜜和高纤维的食物即蔬菜。另少吃零食,每天不论是否想大便都要去wc方便半个小时以上。让神经系统形成条件反射。一般可以治好你的便秘的。
2015-12-25 00:24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你好,建议到医院检查一下肺部和心电图,检查清楚对症下药,才能很快的解除病痛。
2015-12-24 19:20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老年斑形成的原因是人体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做“游离基”的物质,即脂褐质色素,这种色素在人体表面聚集,即形成老年斑。对老年斑应防治结合,为防止细胞老化,减少或推迟出现老年班,首先要调整食物中脂肪的含量,即每日不得超过50-60克,多吃些新鲜蔬菜及水果,常服用一些抑制脂肪过氧化的药物,如维生素E、C、B2、半脱氨酸等。也可将枸杞子、地黄为末同服,能阻止不饱和脂肪酸生成脂褐质色来。不仅能使老年斑消失,还可治其它老年病,如精气不足、老眼昏花等多种病症。
2015-12-24 18:53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溺爱综合征? 由于我国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由于“独生”,不少父母把独生子女视为掌上明珠,百般依从,娇生惯养,过于溺爱,以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一些品行和习惯的方面的障碍,影响了儿童的正常发展,这便是社会上所关注的“溺爱综合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