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方法有那些?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护理: 1、对症治疗目前治疗尚无特异性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患者大多能自愈。有报告用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干扰素等治疗。本病并发细菌感染时,如咽部、腭扁桃体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G、红霉素等抗生素,有人认为使用甲硝唑(灭滴灵)或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也有一定效果。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于重症患者,如咽部、喉头有严重水肿,有呼吸道梗阻、溶血性贫血,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肌炎、心包炎等危急情况,可应用皮质激素治疗。可酌情采用人血丙种球蛋白等,可改善症状,消除炎症。但一般病例不宜采用。 2、抗病毒治疗首选药物为干扰素和更昔洛韦,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 3、抗菌素用于并发细菌感染时,如咽部、扁桃体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G、红霉素等抗生素;使用甲硝唑(灭滴灵)或氯林可霉素5~7天也有一定效果。 4、激素辅助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于重症患者,如咽部、喉头有严重水肿,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肌炎、心包炎等,可改善症状,消除炎症。但一般病例不宜采用。单纯用激素降温是不适当的。 5、免疫治疗近年来有报道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IM,其作用机制可能为可提高血清免疫水平、中和病原体、激活补体、促进细胞吞噬功能、调节免疫反应能力,丙种球蛋白中存在大量的多克隆抗体,能中和抗原和炎性细胞因子,能与免疫复合物的抗原结合,改变该免疫复合物分子量大小,使其易于被吞噬细胞清除,对内毒素诱导的器官损伤起防护作用。
2015-12-26 11:3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你好,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通常与EB病毒感染有关,所以有必要在医生指导下用一些抗病毒药治疗的。
2015-12-26 12:06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药物治疗配合物理降温,可在大动脉除放冰块,湿毛巾等降温,注意一定是大动脉处如颈动脉,股动脉(大腿根部)等
2015-12-27 00:45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方法有那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本病多见于学龄前与学龄儿童,主要由飞沫与唾液经呼吸道传播,其次经密切接触传播。6岁以下患儿表现为轻症或隐性感染,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病程2~3周,常有自限性,预后良好。病因本病多由EB病毒感染所致,少数可由巨细胞病毒、弓形虫、腺病毒、肝炎病毒、HIV等引起。临床表现本病的潜伏期不定,多为10天,儿童为4~15天,青年可达30天。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波动于39度左右,偶有40度者。发热持续一周左右,但中毒症状较轻。淋巴结肿大是本病特征之一,故又称“腺热病”。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累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一般第1周就出现,第3周渐缩小。淋巴结一般分散无粘连,无压痛,无化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可引起相应症状如腹痛等。多数患儿出现咽痛,扁桃体肿大,陷窝可见白色渗出,偶可形成假膜。脾肿大常见,一般在肋下2~3cm可触及,同时伴有脾区疼痛或触痛。肝肿大多在肋下2cm以内,常伴有肝脏功能异常,部分患者有黄疸。部分患者会出现形态不一的皮疹,如丘疹、斑丘疹或类似麻疹及猩红热皮疹。检查血白细胞总数正常、升高或减少,可先正常或减少,1周末升高,淋巴细胞增多,血涂片中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血清EB病毒抗体测定,早期抗原(EA)-IgG效价≥1:20,病毒衣壳抗原(VCA)-IgM阳性或效价≥1:10,VCA-IgG效价≥1:160,或VCA-IgG在恢复期比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EB核抗原在病程3~4周阳性。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血液、唾液、口腔上皮细胞、尿液中的EB病毒DNA阳性。骨髓检查基本正常。此外还可行肝脾B超检查。出现并发症时,可进行相应的检查如X线胸片、心电图等。诊断1.临床症状以下症状至少3项以上阳性:①发热;②咽炎、扁桃体炎;③颈部淋巴结肿大(大于1cm);④肝脏肿大;⑤脾脏肿大。2.血象检查(1)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50%或淋巴细胞总数≥5.0×10/L;(2)异型淋巴细胞≥10%或总数≥1.0×10/L。3.EB病毒抗体检查急性期EB核抗原阴性,并有以下之一项:(1)抗VCA-IgM抗体初期阳性,以后转阴;(2)双份血清抗VCA-IgG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3)EA抗体一过性升高;(4)VCA-IgG抗体初期阳性;EB病毒核抗原抗体后期阳转。4.EB病毒DNA检查血液、唾液、口咽上皮细胞、尿液或组织中的EB病毒DNA阳性。5.EB病毒抗原检查鼻咽拭子直接测定抗原阳性符合上述临床症状和血象检查,同时具备第3~5项之一,可确诊。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方法有那些?治疗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脾脏显著肿大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破裂。抗生素无效,若出现继发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2.药物治疗(1)对症治疗高热病人可用退热剂。咽痛者给予生理盐水漱口或西瓜霜润喉片含服。对发热高、咽痛剧烈者,应注意咽部继发细菌感染,可做咽拭子培养病使用抗生素。并发心肌炎、严重肝炎、溶血性贫血或因血小板减少并有出血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2)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干扰素早期治疗可缓解症状及减少口咽部排毒量,但对EB病毒潜伏感染无效。也可应用阿昔洛韦或EB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2015-12-27 06:49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为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所致急性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6岁以下儿童多呈隐性感染或轻型感染,15岁以上感染者多呈典型症状,35岁以上很少患本病。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全年均可发病,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口鼻密切接触,飞沫传播很少,但在暴发流行过程中,飞沫传播起主要作用。偶可经输血传染。典型病例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肝脾大、周围血中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但不典型病例甚多。病程常具自限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