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心因性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
心因性精神障碍?请问我妈妈是心因性精神障碍,还是心因性精神分裂我妈妈在我10岁的时候,因为外公的去世和舅舅因为家产问题不和,导致出现了精神疾病,治疗四个月左右好转,后因为擅自停药,复发过一次其实部分原因是因为她当时出院时,医生说如果三年不复发,可以停药,所以三年后她见没有复发,就擅自停了,至今已逾十年,无再次复发过,现每天吃半粒到1粒药我忘记是什么药,但是是治精神病的。包括精神分裂等),我问我爸到底是什么精神病,我爸说他忘记了,就记得前面三个字是心因性,我想问这更像心因性精神障碍还是精神分裂?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心因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在病因、症状、病程、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要区分这两种疾病,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发病诱因、症状表现、对社会功能的影响等。 1.病因:心因性精神障碍通常由强烈的精神刺激或应激事件引起;精神分裂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神经生化、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2.症状:心因性精神障碍的症状多与应激事件相关,如焦虑、抑郁、情绪波动等;精神分裂则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形式障碍等。 3.病程:心因性精神障碍病程相对较短,常在应激事件后较短时间内发病;精神分裂病程多迁延,症状持续存在。 4.治疗:心因性精神障碍以心理治疗为主,结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必要时辅助心理治疗。 5.预后:心因性精神障碍预后较好,多数患者能恢复正常;精神分裂预后相对较差,部分患者可能残留症状。 总之,要准确区分心因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患者及家属应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2025-02-21 03:44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你好,他的这种情况考虑是精神分裂症。建议及时去医院心理科或精神病科就诊。
2015-12-28 02:04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器质性指大脑或者躯体有病变,有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而之后或并发精神症状的,精神症状的发生、转归都与器质性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因为心理的基础是大脑,而大脑是躯体的一部分。比如糖尿病酮症,就有很明显的精
2015-12-28 01:0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有没有去医院检查一下,到底是什么问题呀,不要自我猜疑,如何有问题需要去检查一下要去检查一下问题,如果没有问题的话,那估计就没有事情,所以一定要去检查一下有什么问题医生询问:
2015-12-28 00:35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治疗方案1、心理治疗(1)尽快让患者脱离应激源,改变原来的生活环境。(2)给予支持性或疏导性心理治疗。(3)帮助患者认识有关的应激源,正视和面对现实,使患者认识到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生活就是与自然斗争,调整自己,去适应和处理各种变化了的事情和环境。(4)鼓励患者锻炼自己的意志,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己应付或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5)如家庭治疗、社会环境治疗等。2、药物治疗(1)对兴奋、激惹和幻觉妄想为主的,可选用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等抗精神病药物。(2)对焦虑、抑郁症状为主的,可选用抗焦虑药艾司唑仑(舒乐安定)、阿普唑仑等,抗抑郁药可选多塞平、阿米替林等。3、其他治疗理疗、针灸、中药等治疗。 预防措施1、个人的个性锻炼。包括对强而不可抑制型的人经常训练其内抑制过程,增加其忍耐、克制和涵养的能力,使之能屈能伸,消除过多的兴奋性,以促兴奋和抑制的均衡。2、对弱型者,要消除过多的被动防御反应,逐渐变得坚强。还可通过个性锻炼,增进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防止外周环境或社会心理因素的急剧变化,造成高级神经活动失调。3、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亦很重要,当失眠、疲劳、耗竭时,易促发心因性疾病的发生。因此,要注意睡眠、劳逸结合,加强文体活动,保持心情舒畅,增强体质。对防止心因性疾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4、家庭对具有上述性格特征的人或曾发病处于恢复阶段的患者,交往时要尽量避免刺激或挑逗性语言和行为。5、知道自己具有上述性格的人,在生活中要时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适应能力。健康教育1、躲避刺激:尽量躲开或暂时回避刺激原。2、选择性的忽视:有意不去注意自己的挫折和精神痛苦,对伤心的事不去感知,不去接触,不去回忆。3、转移刺激:如出去散步、运动、与人交谈,或听些轻松的音乐,看电视、听广播,写字、作画等,转移自己的注意力。4、意志控制法: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对不健康的情绪反应主动克制,尽量杜绝或减少发怒、焦虑、悔恨等情绪。5、释放法:向亲朋好友诉说内心苦闷,使郁闷的情感获得疏泄,或找心理咨询专科医生、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等,获得同情与安慰。6、升华法:改变精神上获的满足的方式,把不良情绪转化为科学、教育、艺术、体育事业而奋斗的力量。7、改变自身的认知价值,尊重自身价值,重视自己的优点和成绩,以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从而恢复自信心与自尊心。
2015-12-27 16:29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