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额叶近大脑镰处异常密度影
左额偏头痛已经多年了抽痛一阵一阵的也做了脑CT诊断结果是左侧额叶近大脑镰处可见片状混杂的影边缘模糊脑室系统无扩大及变形中线结构居中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您好,根据您的病史看有可能是血管性头痛,但是不能排除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头痛,建议您进一步检查脑电图等以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痛如果可以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痛,可以服用尼莫地平片和保宁片等药物进行适当的治疗
2015-12-28 10:38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口服尼莫地平+银杏叶片,必要时静脉输川芎嗪+银杏达莫注射液。椎-基底动脉是脑的重要供血动脉。椎动脉左右各有一支,它穿行于颈椎两侧的横突孔,向上行进入头颅内,两支血管在脑内合为一支叫基底动脉。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又发出很多粗细不等的小血管,供应人脑的枕叶、小脑、脑干、丘脑及内耳等部位。椎动脉和基底动脉以及它们的分支统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正常双侧椎动脉血流量为200毫升/分钟,相当于全脑血流量的1/5。当各种病因使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出现相应的脑缺血症状,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可反复发作,医学上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缺血发作,简称“VBI”。有些病人症状不重但24小时内不缓解,又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VBI的病因:(1)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以及血管炎症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管腔狭窄、血栓形成;(2)动脉血压过低使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量减少;(3)严重的颈椎病导致颈椎横突孔狭窄,压迫椎动脉;(4)某些先天的椎基底动脉发育异常等。发作时的表现:头晕伴有天旋地转的感觉或周围物体摇晃感即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视物不清或视物成双影、视物变形;行走不稳、言语不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一侧肢体无力伴对侧嘴歪眼斜、面部麻木;严重者可出现四肢无力、跌倒、神志丧失。临床以眩晕、恶心、呕吐、耳鸣最多见。症状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多在24小时内缓解,不留后遗症,但可反复发作。中年以后,出现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症状,应该想到有VBI的可能,如果有高血压、肥胖、糖尿病、严重的颈椎病、冠心病等,更应怀疑此病。病人应立即平卧,护送去医院就诊。选择医院的原则是:就近、最好是有神经专科和急诊科室的医院。寻找合适的交通工具,以减少途中病人受震动和颠簸,搬动病人时要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和过度扭转颈部。病人呕吐时要及时清除口腔的呕吐物,防止误吸入气道。VBI的治疗包括以下3方面:1.针对各种危险因素的治疗。这类药物是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诱发因素所进行的病因治疗,包括各种降血压药、治疗糖尿病药、降脂药等。2.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代谢。主要有3类:(1)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2)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3)改善脑细胞代谢。3.发作时的对症治疗。发作时用药以减轻症状,发作间期无需应用,这类药物常可引起头昏和困倦感觉。1/3的患者可以经过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逐渐停止发作。1/3的患者反复、频繁发作。给予及时治疗,避免诱发因素,可逐渐减少发作。1/3的患者在反复发作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脑梗塞。其中一半在首次患病后一年内发作,其余在5年内发生。还有一种基底动脉型的偏头痛,也是VBI发作的一种形式。VBI反复发作还是心肌梗塞的一个危险信号。VBI患者睡眠不能“高枕无忧”,高枕可能影响椎动脉的血流,还可能刺激颈交感神经,诱发脑缺血。避免由卧位或蹲位突然转成直立位。老年人“直立调节反应”能力减弱,在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病人中,直立调节障碍更常见。锻炼身体时颈部不能过度地后仰、扭转、屈曲。外出旅游不能乘坐高速、旋转、快速升降的游乐设备,登高及坐缆车时也要小心。野外或途中有发作应立即停下来平卧休息,一些长期性治疗在外出旅行时也要规律用药。近期频繁发作应避免外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病症。这种病症的发生多是因为动脉硬化或颈椎间盘突出、肥大压迫血管,影响了血液循环,最终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它多发生在伏案工作时间长的人身上,如教师、编辑等。由于长期伏案工作,很少运动,引起脑血管弹性减退、颈椎疾病等,并相应地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前这类患者大部分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现在随着电脑走进千家万户,许多年轻人因长时间伏案工作,加上饮食结构不科学,高脂肪高蛋白摄入过多,致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症患者年轻化了。在各个不同的年龄层中,这类患者又以女性居多。许多患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朋友,误以为是自己的心血管或神经系统出了问题,常到心血管科或神经科去看病。其实,当你出现经常性头晕、头疼等症状时,应该到针灸科去看看。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这种病,很多能扩张血管的中西药看似对症,实际上疗效不大,还有一些副作用。而我国传统的针灸疗法能在局部集中要点改善血液循环,同时调整神经、内分泌功能,使人的肌体功能在整体上明显好转。
2015-12-28 06:39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