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蛰虫胶囊与大黄蛰虫丸的不同
主要症状:月经不是很正常,经检查说是乳房有结结,开药时大黄蛰虫胶囊,很多药房没有这个大黄蛰虫胶囊.我很想知道大黄蛰虫胶囊与大黄蛰虫丸这两个有什么不同,为何医生不建议我吃大黄蛰虫丸,说是对我的乳房结结不管用.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大黄蟅虫丸主要成分为熟大黄,土鳖虫(炒),水蛭(制),虻虫(去翅足,炒),蛴螬(炒),干漆(煅),桃仁,苦杏仁(炒),黄芩,地黄,白芍,甘草12味中药.其主要作用为祛瘀血,清瘀热,滋阴血,润燥结之效.本方特点是以通为补,祛瘀生新,缓中补虚.主要用于五劳虚极所致正虚而致血瘀之证.大黄蟅虫胶囊也同为以上12味中药,其作用为活血破瘀,通经消痞.用于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虽然主要成分相同,但是制作方法却不一样,这就导致其治疗作用也存在一些差异.大黄蟅虫丸是将以上中药打成细粉混匀后,然后加入蜂蜜制炼而成,因为有蜂蜜的存在,所以,其治疗作用就侧重于由于人体本身的正虚而导致体内形成淤血结节.大黄蟅虫胶囊的制做方法为提取以上中药的有效成分,干燥之后装成胶囊.其作用就偏重于活血破瘀,通经消痞,而没有缓中补虚的作用.医生应该是考虑到你主要症状为积聚,而体虚不明显的原因吧.遵照医嘱规范用药,不要时断时续.合理饮食,积极锻炼.
2015-12-30 00:0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大黄蛰虫丸具有活血破瘀,通经消痞的功用.可治疗瘀血内停导致的乳房结节,乳腺增生.你好.1.大黄蛰虫胶囊与大黄蛰虫丸主要药物成分是一样的,主要主治和功能也是一样的.2.区别在于剂型不一样,相应的治疗工艺也就不同.还有就是药物的主要成分的量不一样.3.我再给你说下大黄蛰虫胶囊和大黄蛰虫丸的细微差别,以利于您了解和针对性购买.大黄蛰虫丸是把药物研一定型号的细粉,以炼蜜为赋形剂,经搓揉或切制而成的大蜜丸,因此其功效除了治疗乳房结节,还有和中养胃,润肠的作用,疗效确切,稳定,而且价廉物美.大黄蛰虫胶囊,则是在上药的基础上研制的新剂型,把药物研成细粉,直接装胶囊直接供患者吞服,制作过程中少了炼蜜,更适合那些禁糖的糖尿病患者或者怕胖的年轻人服用,而且比较大蜜丸,无论运输,携带和服用,都比较方便,很受患者的欢迎.建议去医院乳腺专科就诊,遵医嘱处理.一定要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不让自己过于疲劳,同时,学着放松心态,不要生闷气,保持心情愉快,自己给自己减轻负担,这样都利于疾病的恢复.
2015-12-30 01:37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您好:大黄蛰虫丸和胶囊没有区别的,药物成分都一样,只是剂型不一样罢了。大黄蛰虫丸是治疗妇女干血痨疾病的,对您的病情不适合的。您可以服用乳癖消配合柴胡疏肝丸来治疗的。
2015-12-30 04:45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两种药的组成的成分是一样的,都是由熟大黄,土鳖虫(炒),水蛭(制),虻虫(去翅足,炒),蛴螬(炒),干漆(煅),桃仁,苦杏仁(炒),黄芩,地黄,白芍,甘草.组成.大黄蛰虫胶囊和大黄蛰虫丸在功效主治和适应证方面还是有一些差别的:其中,大黄蛰虫丸是把上述药物研一定型号的细粉,以炼蜜为赋形剂,经搓揉或切制而成的大蜜丸,因此其功效除了活血破瘀,通经消痞以外,还有和中养胃,润肠的作用,对于瘀血闭经,肌肤甲错,疮痈热毒,便秘尿黄等兼内热伤阴,津液不足之便秘者有一定的疗效.而且大黄蛰虫丸无论在组方或制剂上,都遵循古方所记载的方法,疗效确切,稳定,而且价廉物美.大黄蛰虫胶囊,则是在上药的基础上研制的新剂型,把药物研成细粉,直接装胶囊直接供患者吞服,制作过程中少了炼蜜,更适合那些禁糖的糖尿病患者或者怕胖的年轻人服用,而且比较大蜜丸,无论运输,携带和服用,都比较方便,很受患者的欢迎.所以在用法上也有少许不同,具体的治疗还是请教当地的中医.以上是对“大黄蛰虫胶囊与大黄蛰虫丸的不同”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2015-12-30 10:02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乳房疾病? 乳房疾病是指发生于乳房部的各种疾病的总称。男女均可发病,但由于女性乳房的特殊生理,乳房疾病多见于女性,是中医外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乳房的经络和生理、病理等方面的记载。汉《中藏经》即载有乳癖病名。此后,历代文献均有所记载,如晋《肘后备急方》、《刘涓子鬼遗方》载有“乳痈”、“乳发”,隋《诸病源候论》载有“乳石痈”、“乳疽”、“乳漏”,宋《妇人大全良方》载有“乳岩”,明《外科理例》载有“乳衄”等,且对各种乳房疾病的病因、证候、治法多有论述。《妇科玉尺》说:“妇人之疾,关系最钜者,则莫如乳。”可见前人对乳房疾病十分重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