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冷痛、大便异常、心动过缓如何治疗?
全部症状:背部冷痛,大便时结时稀,吃了有营养的东西会拉稀。心动过缓50次/分钟.发病时间及原因:有上十年治疗情况:服过中药,效果不佳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崔立静 医师
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光明医院
一级
内科
-
背部冷痛、大便时结时稀、吃营养食物拉稀以及心动过缓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体质虚寒、胃肠功能紊乱、心脏疾病、内分泌失调、精神心理因素等。 1. 体质虚寒:体内阳气不足,易出现畏寒、冷痛等症状。可通过艾灸、热敷等方式改善,饮食上多吃温热食物,如羊肉、桂圆等。 2. 胃肠功能紊乱:饮食不规律、压力大等可导致。需调整饮食结构,避免油腻、辛辣食物。药物可选择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马来酸曲美布汀片等。 3. 心脏疾病:心动过缓可能是心脏传导系统异常。需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必要时可服用心宝丸、阿托品等药物。 4. 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影响代谢和心跳。要检查甲状腺功能,确诊后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等。 5. 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焦虑、紧张可能引发身体不适。要注意心理调节,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出现这些症状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针对性治疗。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2025-02-27 18:20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苍术20克 厚朴12克,陈皮12克, 甘草5克 生姜二片、干枣二枚,水煎服,食前空腹热服,分两次.证属湿热的加黄连.黄芩.属寒湿的加干姜.草豆蔻.
2016-01-02 03:2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你好:这种情况考虑是颈椎病和腰椎病引起,建议积极对症治疗症状可以改善。
2016-01-02 01:06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利泻散满。 平胃散是苍术朴 陈皮甘草四般药 除湿散满驱瘴岚 调胃诸方从此扩 或合二陈或五苓 硝黄麦曲均堪着 若合小柴名柴平 煎加姜枣能除疟 又不换金正气散 即是此方加夏藿 [组成与用法] 苍术去粗皮,米泔浸,2400克 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1560克 甘草炒900克 共为细末,每次6克,入生姜二片、干枣二枚,水煎,去姜枣,食前空腹热服。 [功效与主治]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胸腹胀满,口淡无味,呕哕恶心,嗳气吞酸,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脉濡缓。 [说明] 平胃散所治脾胃不和,是由痰湿留滞,困遏脾胃,或感受山岚瘴气,或水土不服所致。脾胃被困,则升运和降失常,诸症遂起。方中苍术苦辛温燥,最善燥湿健脾,故重用为君。厚朴苦温芳香,行气散满,助苍术除湿运脾,是为臣。陈皮理气化滞,合厚朴以复脾胃之升降;炙草、姜、枣调补脾胃,和中气以助运化,都是佐使。诸药相配,共奏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用治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溃疡病及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均有一定疗效。唯方中诸药多苦辛温燥,易耗阴血,故孕妇不宜。 本方功专燥湿和胃,为治疗脾胃不和的基本方剂。许多调理脾胃的方剂,都是在此基础上扩充而来。如本方加麦芽、炒神曲,名“加味平胃散”,治宿食不化,暖腐吞酸,不思饮食。若大便秘结,可再加大黄、芒硝以通下导滞。本方加人参、茯苓,名“参苓平胃散”,治脾虚食滞,大便不实者;加黄连(姜汁炒)、木香,名“香连平胃散”,治食积化热,腹痛泄泻者。《局方》还有“不换金正气散”,也是由本方加藿香、半夏而成,治感冒四时不正之气,头痛发热,呕吐泄泻者。本方合二陈汤(见祛痰之剂)名“平陈汤”,治脾胃不和,湿痰停阻,胸膈痞闷,不思饮食者。本方合五苓散(见祛湿之剂)煎服,名“胃苓汤”,治饮食停积,脾胃不和,浮肿泄泻者。本方与小柴胡汤(见和解之剂)合方,名“柴平汤”(《景岳全书》),功能和解少阳,燥湿健脾,治湿疟脉濡,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者。
2016-01-01 2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