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
患者信息:男1岁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此病是在孩子4个月时发现。上个星期进行了一次B超检查:1、B超显示阴囊:左侧睾丸位于阴囊内,大小为11.7mm×5.0mm,血管回声清晰,睾丸内部回声均匀,附睾头厚2.7mm,尾2.3mm;右侧阴囊内未探及右侧睾丸回声,于右腹股沟外环口处探及9.8mm×4.0mm睾丸回声,血管回声清晰,睾丸内部回声均匀,孩子剧哭时睾丸下降至阴囊内,附睾头厚2.5mm,尾2.1mm,右侧睾丸周围探及液性暗区,最大前后径10.0mm.诊断为右侧睾丸鞘膜积液。2、右侧腹股沟探及约60.0mm×15.0mm杂乱低回声,上缘与腹腔内容物相连。诊断考虑为腹股沟疝。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像我孩子这样的状况是不是要通过手术才能康复?具体采用传统手术还是腹腔镜微创术?谢谢!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1,保守疗法保守治疗主要有药物疗法和疝气带疗法两类药物疗法:能缓解疝气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从而使疝气减轻;不足之处是无法控制疝气脱出.常用中成药有疝气内消丸,桔核丸,补中益气丸等;或用肉桂研末醋调,纱布包敷脐部等.疝气带疗法:能迅速阻止疝的凸出,从而能有效阻止疝气发展,缓解疝气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疝气带治疗型可以治愈根治.缺点是只能治疗可复性小肠疝,无法治疗水疝.2,手术疗法手术疗法有疝修补术,疝补片修补术,疝腹腔镜修补术三类疝修补术:通过将缺损周围组织缝合修补疝环口疝补片修补术:用一种补片材料覆盖缺损修补疝环口疝腹腔镜修补术:是通过腔镜完成疝补片修补术
2016-01-02 14:28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其实可以去手术治疗,在我这个医院最小的才3个月大就做了你认为可以4岁以上去也可以,但是要是回不去了就应该马上去医院治疗以上是对“腹股沟疝”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2016-01-02 14:15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传统理论是两周后手术,可平时工作中几个月的小儿疝嵌顿了也就急着做手术了。因此,可以考虑手术。
2016-01-02 05:09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一、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发病机理]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以后逐渐下降,同时在未来的腹股沟管内环处带动腹膜、腹横筋膜以及各层肌肉径腹股沟管逐渐下移,并推动皮肤而形成阴囊。随之下移的腹膜形成一鞘状突,而睾丸则紧贴在鞘状突的后壁。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不久,除阴囊部分成为睾丸固有鞘膜外,其余部分即自行萎缩闭锁而遗留一纤维索带(图2-23)。如环不闭锁,就可形成先天性斜疝,而未闭的鞘状突就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图2-24)。有时,未闭的鞘状突只是一条非常细小的管道,则在临床上并不表现为疝,仅形成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如果鞘状突下段闭锁而上段未闭,也可诱发斜疝;如两端闭锁而中段不闭,则在临床上表现为精索鞘膜积液。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突闭锁也较迟,因此,右侧腹股沟疝较为多见。图2-23睾丸下降过程(1)后天性 (2)先天性图2-24腹股沟斜疝结构特点 后天性斜疝较先天性者为多,其发病机理则完全不同。此时,腹膜鞘状突已经闭锁,而有另外新的疝囊形成,经腹股沟所引起的(图2-24)。它是因为腹股沟区存在着解剖上的缺陷所致,即腹股沟管区是腹壁薄弱区,又有精索通过而造成局部腹壁强度减弱,但主要是发育不良或腹肌较弱而腹横肌与腹内斜肌对内环括约作用减弱,以及腹横肌弓状下缘(或为联合肌腱)收缩时不能靠拢腹股沟韧带,均诱发后天性斜疝。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可因疝囊大小或有无并发症而异。基本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婴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肿块呈带蒂柄的梨形,上端狭小,下端宽大。 检查时,病人仰卧,肿块可自行消失或用手将包块向外上方轻轻挤推,向腹腔内回纳消失,常因疝内容物为小肠而听到咕噜声。疝块回纳后,检查者可用食指尖轻轻经阴囊皮肤沿精索向上伸入扩大的外环,嘱病人咳嗽,则指尖有冲击感。有的隐匿性腹股沟斜疝,可以通过此试验,确定其存在。检查者用手指紧压腹股沟管内环,然后嘱病人用力咳嗽、斜疝肿块并不出现,尚若移开手指,则可见肿块从腹股沟中点自外上方向内下鼓出。这种压迫内环试验可用来鉴别斜疝和直疝,后者在疝块回纳后,用手指紧压住内环嘱病人咳嗽时,疝块仍可出现。 以上为可复性疝的临床特点。其疝内容物如为肠袢,则肿块柔软、表面光滑、叩之呈鼓音。回纳时,常先有阻力;一旦开始回纳,肿块即较快消失,并常在肠袢进入腹腔时发出咕噜声。内容物如为大网膜,则肿块坚韧无弹性,叩之呈浊音,回纳缓慢。 难复性斜疝在临床表现方面除胀痛稍重外。其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 滑动性斜疝往往表现为较大而不能完全回纳的难复性疝。滑出腹腔的盲肠常与疝囊前壁发生粘连。临床上除了肿块不能完全回纳外,尚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滑动性疝多见于右侧,左右发病率之比约为1∶6。在临床工作中应对这一特殊类型的疝应有所认识,否则在手术修补时,滑出的盲肠或乙状结肠可能被误认为疝囊的一部分而被切开。 嵌顿性疝常发生在强力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通常都是斜疝。临床上常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使之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嵌顿的内容物为大网膜,局部疼痛常轻轻微;如为肠袢,不但局部疼痛明显,还可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机械性肠梗阻的病象。疝一旦嵌顿,自行回纳的机会较小;多数病人的症状逐步加重,如不及时处理,终将成为绞窄性疝。肠管壁疝嵌顿时,由于局部肿块不明显,又不一定有肠梗阻表现,容易被忽略。 绞窄性疝的临床症状多较严重。
2016-01-02 02:59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一般小儿疝在六个月之内有自愈的可能,但那是对疝比较小并且疝出的次数比较少的患儿而言的。像你家的孩子已经一岁多了,并且近段时间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所以最好是现在就去医院做手术。在等到小儿四五岁这个漫长的时间中,疝会越来越大,它肯定会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所影响,并且有嵌顿的机会,一旦出现嵌顿,多数需要急诊手术,不但增加小儿的痛苦,而且使手术的难度加大。
2016-01-02 01:05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鞘膜积液? 正常睾丸鞘膜囊内有少许浆液存在,有滑润作用,能使睾丸在其中自由滑动,而囊壁有吸收和分泌的功能,使其容量保持正常,吸收分泌功能失调而至鞘膜腔积液。其临床重要性在于鞘膜腔内长期积液,内压增高则可导致睾丸缺血以致睾丸发育及功能改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