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林涛 主任医师
阳江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
面瘫三年留有后遗症,如左面部嘴角歪、眼睛闭不紧,可通过多种方法改善,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及日常护理等。 1.药物治疗:可使用甲钴胺片,能营养神经,促进神经修复;维生素 B1 片,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地巴唑片,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用药需遵医嘱。 2.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能促进炎症消退,减轻神经水肿。 3.中医治疗:针灸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中药调理,根据个体情况辨证论治。 4.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后遗症,可考虑面神经减压术等,但手术有一定风险。 5.日常护理: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进行面部肌肉训练,如皱眉、闭眼等。 面瘫后遗症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并持之以恒。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2025-03-06 05:02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根据你的描述,主要是面神经麻痹,应该及早治疗.面瘫作为一种常见病,引起面瘫的原因很多,因致病部位不同,而分为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后者发病率比较高,治愈比较容易.目前治疗面瘫的方法有很多种,但临床上用的最多,疗效显著的依次主要是贴膏药,针灸,口服中药,注射及口服西药.但只要选对治疗方法,是能治愈的.从你的描述来看,你有耳后疼痛的症状,在临床上约83%的面瘫患者都有过耳后疼痛.疼痛的部位在耳后那块硬硬的骨头里,一般是隐痛,有些感觉灵敏的患者能觉出是胀痛,大多数患者的疼痛感持续3~5天后慢慢消失,随后面肌运动也开始逐渐恢复,一般在3周左右基本恢复正常.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因病变水肿受压时,这些感觉神经也会出现相应的异常,表现为耳后疼痛.随着病情加重,耳痛也会越来越重.
2016-01-06 17:24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面瘫治疗相对而言比较容易些,面瘫留下的后遗症治疗的话就难一点,不过只要安心接受治疗,治愈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可以用中医治疗看看。
2016-01-06 08:09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治疗面瘫的方法是有很多的,但是要针对个人来制定方案.一般急性期的时候是用针灸治疗比较的号,取风池,翳风,地仓颊车,合谷牵正等等局部穴位浅刺.还可以同时进行中药治疗,牵正散口服使用.只要是长期坚持肯定是有效果的.还有可以自己用手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加强自己的面部肌肉的恢复.平时的话,不要在过于冷或者是或与热的空间里,注意自己的身体的保养,多休息,适当的运动,压力也不要太大.
2016-01-06 04:38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面瘫,学名面神经麻痹,也称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吊斜风”,“面神经炎”,“歪嘴风”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腮,努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在动漫中面瘫指动漫人物一直没有表情.对面瘫,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传统治疗,都采用针灸,贴药,拔罐,割治,火针,电针,理疗,鼻塞药,介入治疗,面部注射药物等及一些民间的土办法如擦鳝鱼血等.这些传统的办法,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兴旺解除疾病,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祖国医药定库中的瑰定. 但是,就治疗面瘫,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面部肌肉的疾病上却有着它严重的,甚至不可克服的后遗症,是造成大量病人一生极大痛苦的根源. 面部肌肉都呈扁平,扁薄的皮肌和条状的扁平肌,这些肌肉起自于颅骨的不同部位,分布在眼裂,口裂,鼻孔的周围,呈扁平环形肌和扁平辐射形肌肉与周围的肌肉组织联结在一起.在这些肌肉收缩和舒张时,有开大和缩小眼,口,鼻孔的作用.同时牵动着面部皮肤活动,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面部的肌肉大约有26块之多.它们互相重叠在一起各有各的功能,如果在面部上针灸,拔罐,贴药,电针,火针,面部注射营养神经的药物,介入治疗.这些治疗方法,会造成这些肌肉的损伤,出血,纤维化及炎性反应.所以面瘫最好以针灸治疗,并以手法为主,治疗过程中不加用药物或电针. 针灸治疗 法则:祛风通络. 处方:合谷,太冲,牵正,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风池,下关,迎香,承浆或颊承浆.每次选三或四穴. 加减法:眼睑不能下合,露睛流泪者,加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透鱼腰.耳后痛者,加翳风.味觉减退者,加廉泉.手法:平补平泻,抽针法. 操作: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下关,牵正,迎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后抽动,留针20分钟.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患者多为突然起病,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有的担心面容改变而羞于见人及治疗效果不好而留下后遗症,这时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病人情绪稳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2016-01-06 04:23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