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晓红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科
-
身体出现红肿发紫但不溃烂,且年年冬季发作,可能与血液循环不良、皮肤疾病、血管炎症、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刺激等有关。 1. 血液循环不良:冬季气温低,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缓,易导致局部组织缺氧,出现红肿发紫。可通过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改善。 2. 皮肤疾病:如冻疮、湿疹等。冻疮要注意保暖,涂抹冻疮膏;湿疹需避免刺激,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 3. 血管炎症:如血管炎,可由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 4. 免疫系统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需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如使用白芍总苷胶囊。 5. 环境刺激:长期处于寒冷、干燥的环境。应做好防护,涂抹保湿护肤品。 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025-03-14 02:27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皮肤病,若能在夏季提前预防,冬季就可免却冻疮之苦,现介绍几则冻疮夏治方,供选用. 1.鲜芝麻叶适量,放在生过冻疮的部位,用手来回揉搓20分钟左右,让汁液留在皮肤上,1小时后再洗去,每日1次,连续1周. 2.吃西瓜时,将西瓜皮适当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带红的样子,用它轻轻揉搓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次3分钟,每日1次,连续1周. 3.红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脑3克摇匀,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 4.生姜60克,捣烂,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 5.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易患冻疮处,每日1次,每次10-30分钟,1日1剂,连续1周. 上述几法,任选1种,连续5-7天,即可有效地预防冻疮发生. 1.忌用火烤,热水烫等加热措施复温.禁用冷水浴,用雪搓,捶打等方法. 2.在温暖的环境中可给病人少量热酒,促进血液循环及扩张周围血管.但寒冷环境中不宜饮酒,以免增加身体热量丢失. 3.在冻伤的急性期,必须避免伤肢运动.急性炎症一旦消散,应尽早活动指(趾)关节,防止关节僵直,有助于肌张力恢复,保护肌腥和韧带的灵活性. 4.重伤员应注射破伤风类毒素,预防破伤风发生. 5.预防冻伤,应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手,洗脸,洗脚.冬季要注意对身体暴露部位的保暖,还可涂些油脂.站岗值勤应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用茄子秸或辣椒秸杆煮水,洗容易冻伤的部位,或用生姜涂擦局部皮肤,都有预防冻伤作用有冻疮体质者,可在入冬前一月增加维生素A,C及矿物质的食入,可口服烟酰胺片0.1克,日3次,钙片0.5克,日3次,以提高机体耐寒力.也可在冻疮好发部位涂擦辣椒酊(取干辣椒20克,密闭浸泡于75%酒精500毫升中,7天后可用),每日擦2-3次. 中药治疗可内服“人参养荣汤”:当归12克肉桂10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桂枝10克生姜皮10克(无此药时可用干姜8克代替)党参18克黄芪18克鸡血藤30克,煎水内服. 外治法:桑枝100克桂枝30克甘草30克川芎20克(如创面有溃烂者可再加鸦胆子25克或黄连25克),水煎,等待温度适宜(温度为35~40℃),温洗或浸泡.每天2次
2016-01-13 01:41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主要考虑冻伤所致,建议平时注意保暖,冬天可以多按摩手部关节多运动来改善,夏天是没有办法来治疗的。
2016-01-12 17:52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