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缺乏
你好!王主任,现在白细胞总数3.6,中性粒细胞0.49,住院的时候查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粒细胞成熟障碍,血CMV-IGG弱阳性,IGM阴性,尿CMV-DNA阳性,提示CMV感染,予更昔洛韦CMV治疗,现疗程结束,血CMV-IGG呈弱阳性,相关检查:血常规(01-28):WBC2.6*109/L,N19.4%,L68.7%,HB125G/L,PLT:320*109/L,CRP3mg/L.尿常规:WBC37.4/ul.大便常规正常。ASO正常。肝肾功能,心肌酶谱未见明显异常。MP,EBV抗体阴性。血常规(02-13):WBC:3.4*109/L,N:23%,L:70%,hb:118g/l,plt:320*109/l,CRP<1mg/L。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头孢吡肟这个药物本身也可以导致粒细胞减少。建议给孩子推个血片看看,和做血常规一样取一滴血就可以,看看有没有特殊的细胞。感染和消炎药都可以导致粒细胞减少,但是你家孩子的太低了。最好去血液科看看。另外注意千万别让孩子感冒,每天吃完东西,最好让他漱漱口。粒细胞太低很容易感染,如果再感染,粒细胞就更难升上来了。
2016-01-14 03:40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从中性粒细胞发生的过程看,在骨髓中可分为干细胞池(多能造血干细胞-粒系定向祖细胞)、分裂池(原始粒细胞-中幼粒细胞)、贮存池(晚幼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多贮存于骨髓,是血液中的8-10倍,可随时释放入血。中性粒细胞至血液后,一半附于小血管壁,称为边缘池;另一半在血液循环中,称为循环池。结合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动力学,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粒细胞缺乏症可大致分为三类:中性粒细胞生成缺陷、破坏或消耗过多、分布异常。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机制复杂,可以是单一因素,但更多的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一)中性粒细胞生成缺陷:1.生成减少:(1)细胞毒类药物、化学毒物、电脑辐射: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的原因,基可以直接作用于干细胞池和分裂池,破坏、损伤或抑制造血干祖细胞及早期分裂细胞。某些药物可干扰蛋白质合成或细胞复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另一些药物的作用与剂量无关,可能是由于过敏或免疫因素引起。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用药物:a.细胞毒类药:烷化剂、抗代谢药、蒽环类抗生素、长春属类生物碱、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等;b.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安乃近、吲哚美辛、布洛芬等;c.抗生素:氯霉素、磺胺类、甲硝唑、青霉素及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d.抗结核药: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氨硫脲、利福平、乙胺丁醇等;e.抗疟药:氯喹、伯氨喹、乙胺嘧啶等;f.抗病毒药:更昔洛韦等;g.抗甲状腺药: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甲硫咪唑等;h.降血糖药: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等;i.抗惊厥/癫痫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等;j.抗组胺药: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k.降压药:利血平、肼屈嗪、甲基多巴、卡托普利等;l.抗心律失常药:普鲁卡因胺、奎尼丁、普萘洛尔、安搏律定等;m.免疫调节药:硫唑嘌呤、左旋咪唑、麦考酚吗乙酯(MMF)等;n.抗精神病药:氯丙嗪、三环类抗抑郁药等;o.利尿药:乙酰唑胺、氢氯噻嗪等;p.其他:西咪替丁、青霉胺、甲氧氯普胺等;(2)影响造血干细胞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由于中性粒细胞生成障碍而引起减少。骨髓造血组织被白血病、骨髓瘤及转移瘤细胞浸润,也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3)异常免疫和感染:其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是通过综合性机制起作用的,异常免疫因素(如抗造血前体细胞自身抗体)及感染时产生的负性造血调控因子作用于造血细胞而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4)某些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如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缺陷而导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2.成熟障碍: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或代谢障碍、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由于粒细胞分化成熟障碍,造血细胞阻滞于干细胞池或分裂池,且可以在骨髓原位或释放入血后不久被破坏,出现无效造血。(二)中性粒细胞破坏或消耗过多:1.免疫性因素:中性粒细胞与抗粒细胞抗体或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而被免疫细胞或免疫器官破坏,见于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各种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Felty综合征)及同种免疫性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某些非细胞毒类药物或病原微生物(如肝炎病毒)进入机体形成的半抗原能与粒细胞的蛋白质结合为全抗原,从而诱发产生针对该抗原的抗体使粒细胞被破坏。2.非免疫性因素:病毒感染或败血症时,中性粒细胞在血液或炎症部位消耗增多;脾大导致脾功能亢进后,中性粒细胞在脾内滞留、破坏增多。(三)中性粒细胞分布异常:1.中性粒细胞转移至边缘池:导致循环池的粒细胞相对减少,但粒细胞总数并不减少,故多称为假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异体蛋白反应、内毒素血症。2.粒细胞滞留于循环池其他部位:如血液透析开始后2~15分钟滞留于肺血管内;脾大时,滞留于脾。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机制复杂,可以是单一因素,但更多的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一)中性粒细胞生成缺陷:1.生成减少:(1)细胞毒类药物、化学毒物、电脑辐射: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的原因,基可以直接作用于干细胞池和分裂池,破坏、损伤或抑制造血干祖细胞及早期分裂细胞。某些药物可干扰蛋白质合成或细胞复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另一些药物的作用与剂量无关,可能是由于过敏或免疫因素引起。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用药物:a.细胞毒类药:烷化剂、抗代谢药、蒽环类抗生素、长春属类生物碱、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等;b.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安乃近、吲哚美辛、布洛芬等;c.抗生素:氯霉素、磺胺类、甲硝唑、青霉素及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d.抗结核药: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氨硫脲、利福平、乙胺丁醇等;e.抗疟药:氯喹、伯氨喹、乙胺嘧啶等;f.抗病毒药:更昔洛韦等;g.抗甲状腺药: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甲硫咪唑等;h.降血糖药: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等;i.抗惊厥/癫痫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等;j.抗组胺药: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k.降压药:利血平、肼屈嗪、甲基多巴、卡托普利等;l.抗心律失常药:普鲁卡因胺、奎尼丁、普萘洛尔、安搏律定等;m.免疫调节药:硫唑嘌呤、左旋咪唑、麦考酚吗乙酯(MMF)等;n.抗精神病药:氯丙嗪、三环类抗抑郁药等;o.利尿药:乙酰唑胺、氢氯噻嗪等;p.其他:西咪替丁、青霉胺、甲氧氯普胺等;(2)影响造血干细胞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由于中性粒细胞生成障碍而引起减少。骨髓造血组织被白血病、骨髓瘤及转移瘤细胞浸润,也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3)异常免疫和感染:其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是通过综合性机制起作用的,异常免疫因素(如抗造血前体细胞自身抗体)及感染时产生的负性造血调控因子作用于造血细胞而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4)某些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如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缺陷而导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2.成熟障碍: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或代谢障碍、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由于粒细胞分化成熟障碍,造血细胞阻滞于干细胞池或分裂池,且可以在骨髓原位或释放入血后不久被破坏,出现无效造血。(二)中性粒细胞破坏或消耗过多:1.免疫性因素:中性粒细胞与抗粒细胞抗体或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而被免疫细胞或免疫器官破坏,见于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各种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Felty综合征)及同种免疫性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某些非细胞毒类药物或病原微生物(如肝炎病毒)进入机体形成的半抗原能与粒细胞的蛋白质结合为全抗原,从而诱发产生针对该抗原的抗体使粒细胞被破坏。2.非免疫性因素:病毒感染或败血症时,中性粒细胞在血液或炎症部位消耗增多;脾大导致脾功能亢进后,中性粒细胞在脾内滞留、破坏增多。(三)中性粒细胞分布异常:1.中性粒细胞转移至边缘池:导致循环池的粒细胞相对减少,但粒细胞总数并不减少,故多称为假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异体蛋白反应、内毒素血症。2.粒细胞滞留于循环池其他部位:如血液透析开始后2~15分钟滞留于肺血管内;脾大时,滞留于脾。
2016-01-14 02:53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这个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单核细胞高和粒细胞减少的疾病,中医讲是气虚这个的西医治疗可以用点升高白细胞的药物。中医中药主要以补益类为主,像八珍汤
2016-01-13 17:41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根据你的描述,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患者一般都会引起免疫力低下。建议你在当地正规中医院吃点中药调理下,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效果很好。
2016-01-13 13:54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你的情况考虑免疫力差引起。发烧是因为炎症或者病毒感染引起。多大年龄啊建议平时饮食注意多吃水果蔬菜适当补充维生素。小孩的话可以吃个小施尔康或者匹多莫德颗粒增加免疫力。大人可以通过积极锻炼身体增加营养等途径提高免疫力。
2016-01-13 12:44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