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即问即答 > 内科 > 请问怎样二...
快速提问

即问即答

首页 找问题 找医生 专家答疑 健康微窗口 健康热点 查疾用药 健康百问 找名医看诊 预约挂号

请问怎样二级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请问怎样二级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请问怎样二级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怎样二级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您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于脑血管痉挛或者微小血栓阻塞或者脑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血管痉挛引起的暂时性脑供血不足。在预防上需要注意平时戒烟限制饮酒,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避免情绪波动,在此基础上可以口服药物如川芎嗪和尼莫地平以及肠溶阿司匹林片等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祝您健康

    2016-01-14 21:36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你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是在脑血管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积极预防脑血管硬化,可以避免短暂性脑缺血的发生。建议在医师的详细检查后,在用药治疗。预防包括多个方面,如戒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控制血脂、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血粘度、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使用等。祝身体健康,以上供参考

    2016-01-14 20:04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可以考虑试试用一点养血清脑颗粒,合理休息试试

    2016-01-14 17:45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二级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此指南适用于神经科、内科和其他相关科室的医生,目的是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并不能用来代替临床思考。本指南中对推荐意见的推荐强度及证据的评定标准见文献[1]。一、危险因素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预防的和不可预防的,应积极控制可预防的危险因素,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或复发。针对吸烟、酗酒、肥胖、体力活动少等危险因素进行的生活方式改变,可参见一级预防的资料,本文重点介绍危险因素的药物控制。1.高血压:推荐意见:(1)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和TIA,建议进行抗高血压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和其他血管事件复发的风险(I级推荐,A级证据)。在参考高龄、基础血压、平时用药、可耐受性的情况下,降压目标一般应该达到≤140/90mmHg,理想应达到≤130/80mmHg(Ⅱ级推荐,B级证据)。(2)降压治疗预防脑卒中和TIA复发的益处主要来自于降压本身(I级推荐,A级证据)。建议选择单药或联合用药进行抗高血压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具体药物的选择和联合方案应个体化。2.糖尿病:推荐意见:(1)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靶目标为HbAlc2.07mmol/L,应将LDL~C降至2.07mmol/L以下或使LDL~C下降幅度>40%(I级推荐,A级证据)。(3)对于有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易损斑块或动脉源性栓塞证据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推荐尽早启动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建议目标LDL~C40%(Ⅲ级推荐,C级证据)。(4)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总体上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及治疗中,应定期监测肌痛等临床症状及肝酶(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酶(肌酸激酶)变化,如出现监测指标持续异常并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应减量或停药观察(供参考:肝酶>3倍正常上限,肌酶>5倍正常上限时停药观察,I级推荐,A级证据);老年患者如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应注意合理配伍并监测不良反应(Ⅲ级推荐,C级证据)。(5)对于有脑出血病史或脑出血高风险人群应权衡风险和获益,建议谨慎使用他汀类药物(Ⅱ级推荐,B级证据)。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的非药物治疗推荐意见:(l)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99%的患者,推荐实施CEA(I级推荐,A级证据)。(2)症状性颈动脉狭窄50%~69%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及首发症状严重程度等实施CEA(I级推荐,A级证据),可能最适用于近期(2周内)出现半球症状、男性、年龄≥75岁的患者(Ⅲ级推荐,C级证据)。(3)建议在最近一次缺血事件发生后2周内施行CEA(Ⅱ级推荐,B级证据)。(4)不建议给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无条件做CEA时,可考虑行CAS(Ⅳ级推荐,D级证据)。如果有CEA禁忌证或手术不能到达、CEA后早期再狭窄、放疗后狭窄,可考虑行CAS(Ⅱ级推荐,B级证据)。对于高龄患者行CAS要慎重(Ⅱ级推荐,B级证据)。(2)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可能有效(Ⅱ级推荐,B级证据)。(3)支架植入术前即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用,持续至术后至少1个月,之后单独使用氯吡格雷至少12个月(Ⅳ级推荐,D级证据)。三、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一)心房颤动推荐意见:(1)对于心房颤动(包括阵发性)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推荐使用适当剂量的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以预防再发的血栓栓塞事件。华法林的目标剂量是维持INR在2.0~3.0(I级推荐,A级证据)。(2)对于不能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优于单用阿司匹林(I级推荐,A级证据)。(二)急性心肌梗死和左心室血栓推荐意见:(1)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和TIA的患者应使用阿司匹林,剂量推荐为75~325mg/d(I级推荐,A级证据)。(2)对于发现有左心室血栓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或TIA脑卒中的患者,推荐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最长为1年,控制INR水平在2.0~3.0(Ⅱ级推荐,B级证据)。(三)瓣膜性心脏病推荐意见:(1)对于有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心房颤动,推荐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目标为控制INR在2.0~3.0(Ⅲ级推荐,C级证据)。不建议在抗凝的基础上加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避免增加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Ⅲ级推荐,C级证据)。(2)对于已规范使用抗凝剂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仍出现复发性栓塞事件的,建议加用抗血小板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3)对于有缺血性脑卒中和TIA病史的二尖瓣脱垂患者,可采用抗血小板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4)对于有缺血性脑卒中和TIA病史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心房颤动和左心房血栓者建议使用华法林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5)对于有缺血性脑卒中和TIA史的二尖瓣环钙化患者,可考虑抗血小板治疗或华法林治疗(Ⅳ级推荐,D级证据)。(6)对于有主动脉瓣病变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推荐进行抗血小板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7)对于有人工机械瓣膜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目标INR控制在2.5~3.5(Ⅱ级推荐,B级证据)。(8)对于有人工生物瓣膜或风险较低的机械瓣膜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抗凝治疗的目标INR控制在2.0~3.0(Ⅱ级推荐,B级证据)。(9)对于已使用抗凝药物INR达到目标值的患者,如仍出现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发作,可加用抗血小板药(Ⅲ级推荐,C级证据)。(四)心肌病与心力衰竭推荐意见:(1)对于有扩张性心肌病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可考虑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控制INR在2.0~3.0)或抗血小板治疗预防脑卒中复发(Ⅲ级推荐,C级证据)。(2)对于伴有心力衰竭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可使用抗血小板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四、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和TIA的抗栓治疗非心源性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闭塞、其他少见病因或病因不明所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一)抗血小板药物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和TIA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推荐意见:(1)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除少数情况需要抗凝治疗,大多数情况均建议给予抗血小板药物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和TIA复发(I级推荐,A级证据)。(2)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以单药治疗为主,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50~325mg/d)都可以作为首选药物(I级推荐,A级证据);有证据表明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尤其对于高危患者获益更显著(I级推荐,A级证据)。(3)不推荐常规应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I级推荐,A级证据)。但对于有急性冠状动脉疾病(例如不稳定型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或近期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推荐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I级推荐,A级证据)。(二)抗凝药物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和TIA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推荐意见:(1)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不推荐首选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和TIA复发(I级推荐,A级证据)。(2)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考虑给予抗凝治疗,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颈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伴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房间隔瘤等(Ⅳ级推荐,D级证据)。五、其他特殊情况下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推荐意见:(1)无抗凝禁忌证的动脉夹层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后,首先选择静脉肝素,维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0~70s或低分子肝素治疗;随后改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INR2.0~3.0),通常使用3~6个月;随访6个月如果仍然存在动脉夹层,需要更换为抗血小板药物长期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2)存在抗凝禁忌证的患者需要抗血小板治疗3~6个月。随访6个月如果仍然存在动脉夹层,需要长期抗血小板药物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3)药物治疗失败的动脉夹层患者可以考虑血管内治疗或者外科手术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2.推荐意见:(1)55岁以下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应该进行卵圆孔未闭筛查(Ⅲ级推荐,C级证据)。(2)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合并卵圆孔未闭的患者,使用抗血小板治疗。如果存在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房间隔瘤或者存在抗凝治疗的其他指征如心房颤动、高凝状态,建议华法林治疗(目标lNR2.0~3.0,Ⅲ级推荐,C级证据)。(3)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和TIA,经过充分治疗,仍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者,可以选择血管内卵圆孔未闭封堵术(Ⅲ级推荐,C级证据)。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推荐意见: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患者,如果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空腹血浆水平≥16lxmol/L),每日给予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口服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Ⅱ级推荐,B级证据)。神经内科专家提醒您,如果出现一过性的肢体乏力、言语困难、神志不清,甚至是反复的短暂头晕发作,都提示考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发生严重中风的危险,需要尽早来医院就医诊治,排查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严重卒中(中风)发生。

    2016-01-14 11:16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且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国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的病例,校正年龄后的年脑卒中发病率为(116~219)/10万人口,年脑卒中死亡率为(58~142)/10万人口。目前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其中约70%为缺血性脑卒中,有相当的比例伴有多种危险因素,是复发性脑卒中的高危个体。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明显上升,提示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病率正在增长。我国2008年7月成立了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指南撰写专家组,汇集了神经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科、介入科、流行病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编写此指南。在写作过程中,强调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参考国际规范,结合中国国情和临床可操作性制定,在有充分可靠证据时使用证据,无可依靠的证据时,则采用当前最好证据或经验达成的共识。专家们整理了2008年10月以前发表的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据(其中包括部分基于中国人群的研究证据)以及相关的专家共识、治疗指南,在此基础上,经过广泛的讨论和意见征求、几易其稿,并在讨论过程中增加最新的研究证据,正式出台了指南。指南的目的是为缺血性脑卒中及TIA的幸存者提供预防上述事件复发的二级预防循证医学建议,二级预防应该从急性期就开始实施。由于多数预防方法同时适用于TIA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除非明确列出,否则将同时适用于二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关键在于对脑卒中病因的诊断及危险因素的认识,医生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检查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及病因诊断,针对不同病因,并根据危险因素的多寡和严重程度,对不同复发风险的患者进行分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有着不同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血管损伤的部位及不同的危险因素,且患者的依从性不同,决定了患者脑卒中再发的风险也有所差别。因而,从二级预防的角度看,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科学的危险分层尤为重要,比如,采用Essen脑卒中危险评分或ABCD2评分法。只有科学地判断患者的危险程度,才能针对不同的患者需要采取正确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及合适的治疗强度。推荐意见:(1)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和TIA,建议进行抗高血压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和其他血管事件复发的风险(I级推荐,A级证据)。在参考高龄、基础血压、平时用药、可耐受性的情况下,降压目标一般应该达到≤140/90mmHg,理想应达到≤130/80mmHg(Ⅱ级推荐,B级证据)。(2)降压治疗预防脑卒中和TIA复发的益处主要来自于降压本身(I级推荐,A级证据)。建议选择单药或联合用药进行抗高血压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具体药物的选择和联合方案应个体化。推荐意见:(1)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靶目标为HbAlc2.07mmol/L,应将LDL~C降至2.07mmol/L以下或使LDL~C下降幅度>40%(I级推荐,A级证据)。(3)对于有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易损斑块或动脉源性栓塞证据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推荐尽早启动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建议目标LDL~C40%(Ⅲ级推荐,C级证据)。(4)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总体上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及治疗中,应定期监测肌痛等临床症状及肝酶(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酶(肌酸激酶)变化,如出现监测指标持续异常并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应减量或停药观察(供参考:肝酶>3倍正常上限,肌酶>5倍正常上限时停药观察,I级推荐,A级证据);老年患者如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应注意合理配伍并监测不良反应(Ⅲ级推荐,C级证据)。(5)对于有脑出血病史或脑出血高风险人群应权衡风险和获益,建议谨慎使用他汀类药物(Ⅱ级推荐,B级证据)。推荐意见:(l)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99%的患者,推荐实施CEA(I级推荐,A级证据)。(2)症状性颈动脉狭窄50%~69%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及首发症状严重程度等实施CEA(I级推荐,A级证据),可能最适用于近期(2周内)出现半球症状、男性、年龄≥75岁的患者(Ⅲ级推荐,C级证据)。(3)建议在最近一次缺血事件发生后2周内施行CEA(Ⅱ级推荐,B级证据)。(4)不建议给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无条件做CEA时,可考虑行CAS(Ⅳ级推荐,D级证据)。如果有CEA禁忌证或手术不能到达、CEA后早期再狭窄、放疗后狭窄,可考虑行CAS(Ⅱ级推荐,B级证据)。对于高龄患者行CAS要慎重(Ⅱ级推荐,B级证据)。(2)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可能有效(Ⅱ级推荐,B级证据)。(3)支架植入术前即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用,持续至术后至少1个月,之后单独使用氯吡格雷至少12个月(Ⅳ级推荐,D级证据)。推荐意见:(1)对于心房颤动(包括阵发性)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推荐使用适当剂量的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以预防再发的血栓栓塞事件。华法林的目标剂量是维持INR在2.0~3.0(I级推荐,A级证据)。(2)对于不能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优于单用阿司匹林(I级推荐,A级证据)。推荐意见:(1)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和TIA的患者应使用阿司匹林,剂量推荐为75~325mg/d(I级推荐,A级证据)。(2)对于发现有左心室血栓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或TIA脑卒中的患者,推荐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最长为1年,控制INR水平在2.0~3.0(Ⅱ级推荐,B级证据)。推荐意见:(1)对于有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心房颤动,推荐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目标为控制INR在2.0~3.0(Ⅲ级推荐,C级证据)。不建议在抗凝的基础上加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避免增加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Ⅲ级推荐,C级证据)。(2)对于已规范使用抗凝剂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仍出现复发性栓塞事件的,建议加用抗血小板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3)对于有缺血性脑卒中和TIA病史的二尖瓣脱垂患者,可采用抗血小板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4)对于有缺血性脑卒中和TIA病史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心房颤动和左心房血栓者建议使用华法林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5)对于有缺血性脑卒中和TIA史的二尖瓣环钙化患者,可考虑抗血小板治疗或华法林治疗(Ⅳ级推荐,D级证据)。(6)对于有主动脉瓣病变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推荐进行抗血小板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7)对于有人工机械瓣膜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目标INR控制在2.5~3.5(Ⅱ级推荐,B级证据)。(8)对于有人工生物瓣膜或风险较低的机械瓣膜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抗凝治疗的目标INR控制在2.0~3.0(Ⅱ级推荐,B级证据)。(9)对于已使用抗凝药物INR达到目标值的患者,如仍出现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发作,可加用抗血小板药(Ⅲ级推荐,C级证据)。推荐意见:(1)对于有扩张性心肌病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可考虑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控制INR在2.0~3.0)或抗血小板治疗预防脑卒中复发(Ⅲ级推荐,C级证据)。(2)对于伴有心力衰竭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可使用抗血小板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推荐意见:(1)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除少数情况需要抗凝治疗,大多数情况均建议给予抗血小板药物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和TIA复发(I级推荐,A级证据)。(2)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以单药治疗为主,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50~325mg/d)都可以作为首选药物(I级推荐,A级证据);有证据表明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尤其对于高危患者获益更显著(I级推荐,A级证据)。(3)不推荐常规应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I级推荐,A级证据)。但对于有急性冠状动脉疾病(例如不稳定型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或近期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推荐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I级推荐,A级证据)。推荐意见:(1)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不推荐首选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和TIA复发(I级推荐,A级证据)。(2)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考虑给予抗凝治疗,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颈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伴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房间隔瘤等(Ⅳ级推荐,D级证据)。推荐意见:(1)无抗凝禁忌证的动脉夹层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后,首先选择静脉肝素,维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0~70s或低分子肝素治疗;随后改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INR2.0~3.0),通常使用3~6个月;随访6个月如果仍然存在动脉夹层,需要更换为抗血小板药物长期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2)存在抗凝禁忌证的患者需要抗血小板治疗3~6个月。随访6个月如果仍然存在动脉夹层,需要长期抗血小板药物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3)药物治疗失败的动脉夹层患者可以考虑血管内治疗或者外科手术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推荐意见:(1)55岁以下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应该进行卵圆孔未闭筛查(Ⅲ级推荐,C级证据)。(2)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合并卵圆孔未闭的患者,使用抗血小板治疗。如果存在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房间隔瘤或者存在抗凝治疗的其他指征如心房颤动、高凝状态,建议华法林治疗(目标lNR2.0~3.0,Ⅲ级推荐,C级证据)。(3)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和TIA,经过充分治疗,仍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者,可以选择血管内卵圆孔未闭封堵术(Ⅲ级推荐,C级证据)。推荐意见: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患者,如果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空腹血浆水平≥16lxmol/L),每日给予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口服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Ⅱ级推荐,B级证据)。医生询问:以上内容是合并不同伴随症状的耳机预防标准意见,具体可以看我网页中的文章以上是对“请问怎样二级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2016-01-14 01:10
专家咨询 更多>
刘和平

刘和平 / 主任医师

擅长: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心律失常、冠心病

预约挂号
李勇

李勇 / 副主任医师

擅长: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纤维化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和危重症的抢救具有独到见解。尤其在呼吸疑难病的诊治方面颇有建树。

预约挂号
李邦良

李邦良 / 主治医师

擅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心病、尘肺、矽肺、慢阻肺、肺间质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等。

预约挂号
医院问答 更多>
为什么龟头有点痒

为什么龟头有点痒

衡水男科医院 2023-12-17
为什么阴茎向下弯曲

为什么阴茎向下弯曲

衡水男科医院 2023-12-17
夜尿频多是什么原因导致

夜尿频多是什么原因导致

包头世纪泌尿专科医院 2023-12-18
我爸烟龄30年,酒龄8年

我爸烟龄30年,酒龄8年

平顶山儿科医院 2024-01-24
脑缺氧会嗜睡吗?

脑缺氧会嗜睡吗?

内蒙古精神病医院 202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