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进团 主任医师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胃肠外科
-
疝气下来后,可通过手法复位、使用疝气带、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体位、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 1. 手法复位:患者仰卧,放松腹部肌肉,用手轻轻将疝内容物推回腹腔。但操作需轻柔,避免用力过猛造成损伤。 2. 疝气带:佩戴合适的疝气带,可对疝环口起到一定的压迫作用,防止疝内容物突出。 3. 避免剧烈运动:减少跑跳、负重等剧烈活动,以免增加腹压,导致疝气加重。 4. 保持良好体位:如站立时可适当用手托住疝块,平卧时抬高臀部。 5. 及时就医:如果疝气无法自行复位或出现疼痛、肿胀等异常,应立即前往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 总之,疝气下来后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同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预防。若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2025-03-17 05:27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小儿疝气因为小儿的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最好是先用保守治疗看看,让专业医生把突出物先压回去,然后固定一段时间后看有无好转,如果没有好转那就得手术治疗了.手术史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保养,要保证小孩在3月内避免腹压不能过分升高,尽可能避免便秘,哭闹,咳嗽等升高腹压的动作.现在医学上手术治疗疝气是最块最有效的方法.
2016-01-14 18:46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崔立静 医师
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光明医院
一级
内科
-
患者11月大,以疝气为表现,考虑患儿年龄多考虑为可复性腹肌沟疝.一般来说,对于半岁以下的婴幼儿出现腹股沟疝可暂不考虑手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其躯体肌肉逐渐强壮,疝有可能自行消失,可采用绷带压住疝环内口,防止疝块突出而致腹肌不易发育完全或出现难复性疝可能.对于1岁以下的小儿建议试用以上方法,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待年龄大些后若疝不消失再考虑手术.医生指导下绷带固定,继续观察.
2016-01-14 18:26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小儿疝气多数在~个月挂到时出现也有迟至l~岁才发生.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慢性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小孩如果发作时在腹股沟会有鼓起的肿块,不原因的哭闹,剧烈的呕吐,发烧则要考虑到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嵌顿以后比较严重,可能引起坏死).1小儿疝气一旦病情发展肿块下坠接近阴囊就会造成孩子活动及行走不便,严重时会发生嵌顿不能还纳甚至威胁生命,所以建议及早就医;2疝气修补以前靠手术,现在多数大医院开展有腹腔镜修补,创伤更小.小儿疝气患者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咳嗽,便秘,生气,剧烈运动等, 应注意休息,坠下时用手轻轻将疝气推回,腹腔镜疝气术后患者应尽量减少奔跑与久立,久蹲,适时注意平躺休息
2016-01-14 09:56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疝气是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等.疝气多因为咳嗽,喷嚏,用力过度,小儿过度啼哭等原因引起.疝气的发生可以因体位变化而发生,当体位由直立变为卧位时可能会复位.可以试一试将小孩放于卧位,轻轻按摩,可能可以复位.但如果疝气较严重,因到医院就诊,由外科医生处理.注意不要盲目用力将疝气膨出物复位,这样易损伤内脏,造成肠道嵌顿等.
2016-01-14 05:24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