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思德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下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多样,常见的有便血、腹痛、贫血、里急后重、发热等。 1.便血:血液可呈鲜红色、暗红色或黑色,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有关。 2.腹痛:多为隐痛、胀痛或绞痛,可能是肠道炎症、肿瘤等引起。 3.贫血:长期或大量出血可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 4.里急后重:感觉排便不尽,常由直肠疾病导致。 5.发热:可能是肠道感染或吸收热所致。 总之,下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可能因病因和病情不同而有所差异。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结肠镜、小肠镜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止血药如氨甲环酸、维生素 K1 等,抗感染药如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但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
2025-03-18 05:01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9消化道出血大多数是消化道疾病本身所致,少数病例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出血现象,故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仍是必要的诊断步骤。一般来说,出血部位越高,则便血的颜色越暗;出血部位越低,则便血的颜色越鲜红,或表现为鲜血。这当然还取决于出血的速度和数量,如出血速度快和出血数量大,血液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短,即使出血部位较高,便血也可能呈鲜红色。但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临床诊断困难,需作下列一些检查: (一)胃管吸引如抽出的胃液内无血液而又有胆汁,则可肯定出血来自下消化道。 (二)硬管乙状结肠镜检查可直接窥视直肠和乙状结肠病变,Hunt统计55%结肠癌和4.7~9.7%腺瘤性息肉可由硬管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 (三)纤维结肠镜检查内窥镜检查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肠道出血的诊断,具有直视的优点,并能在检查过程中作活检及小息肉摘除等治疗,也可发现轻微的炎性病变和浅表溃疡。(四)钡灌肠和结肠双对比造影钡灌肠不能显示结肠内微小病灶,如在注入钡剂后,自肛管通过气囊注气1,000ml左右,在透视下观察肠曲扩张满意后即可拔除肛管,让病人作数次360°翻转,使结肠形成良好的双对比显影,采用分段摄片的方法,包括直肠侧位、乙状结肠仰卧、俯卧及斜位片,一般摄片10~15张,除能显示病变轮廓外,还能观察结肠的功能改变,后者是内窥镜检无法观察到的。 (五)选择性血管造影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消化道出血的检查。1963年Nusbaum在犬实验中证实:肠道出血速度达0.5ml/min时通过选择性肠系膜动脉或腹腔动脉造影可以显示造影剂外溢现象,1989年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放射科在22条家犬实验中,表明来自动脉的出血待其速率达1mlmin时才能见到造影剂的外溢现象;在27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24例选择性血管造影见有异常发现,其中15例显示出血部位造影剂外溢,9例显示异常血管改变,余3例为假阴性,诊断符合率达88.9%。但选择性血管造影须通过股动脉插管的操作,属于损伤性检查,是其缺点。门静脉高压罕见部位的静脉曲张:门脉高压症引起的静脉曲张最多见于食管及胃底,偶可发生于自空肠至直肠的罕见部位,如曲张的静脉破裂可引起下消化道大出血,同时有肝脾肿大等门脉高压症表现。
2016-01-16 14:25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下消化道大量出血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及出血速度。 1.便血下消化道出血一般为血便或暗红色大便,不伴呕血。但出血量大的上消化道出血亦可表现为暗红色大便;高位小肠出血乃至右半结肠出血,如血在肠腔停留较久亦可呈柏油样。 2.周围循环障碍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量达血容量的10%~15%时,除畏寒、头晕外,多无血压、脉搏等变化;出血量达血容量的20%以上,则有冷汗、心慌、脉搏增快、四肢厥冷等急性失血症状。若出血量达30%血容量以上,则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显示血压下降、脉搏频数微弱、呼吸急促及休克等。 3.血液学改变起初不明显,随后由予输液及组织液的渗出等情况,血液被稀释,红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逐渐降低。 4.其他大量出血可出现发热、氮质血症等表现。
2016-01-16 06:54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您好,下消化道出血,如出血量多则呈鲜红,若停留时间较长,则可为暗红色。粪便可全为血液或与粪便混合。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粘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前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出者,提示为肛门或肛管疾病出血,如痔、肛裂或直肠肿瘤引起的出血。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则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又称为柏油便。每日5ml以下的消化道出血,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者为隐血便,需要隐血试验才能确定。此外,下消化道出血可能伴随腹痛、里急后重、发热、腹部肿块、头晕、黑曚、冷汗、心悸等症状和体征。
2016-01-16 01:37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下消化道病变的主要症状是大便出血。下消化道一般是指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肛门。便血的颜色可因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血液在肠道停留的时间长短而不同。如经常于便后滴出少量鲜血,病人没有腹泻、消瘦等,则以痔的可能性较大。如血液与粪便相混合,并伴有粘液,结合病人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要分别考虑癌瘤、息肉、慢性细菌性或阿米巴痢疾、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一般来说,出血部位愈低、出血量愈大、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愈短,则便血的颜色愈鲜红。
2016-01-15 21:01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